(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人民版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人民版

ID:39117309

大小:38.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5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人民版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人民版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人民版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人民版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2讲课后作业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讲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云南玉溪月考)黍和稷应属于同一类农作物,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诗经》中提到的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是28次和10次。据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A.黍比稷种植的历史更加悠久B.《诗经》是反映农业的书籍C.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农作物D.黍比稷更具生产生活实用性答案 C解析 从材料“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诗经》中提到的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可以看出,在商周时期黍和稷都是重要的农作物,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说明A项结论,故排除;《诗经》是文学

2、作品,排除B项;D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排除。2.(2019·福建三明返校考)战国考古史记载,河北西家庄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发现农具铁范28副51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85%。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B.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C.铁农具应用较为普遍D.政府很重视推广铁农具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的比重很高,反映出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铁农具,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故A项错误;河北西家庄赵国遗

3、址、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都是战国时期的遗址,无法体现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重视推广铁农具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3.(2018·甘肃玉门期中)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反映了当时(  )A.农耕经济高度发达B.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牛耕技术备受推崇D.种植业是主要生产部门答案 C解析 常以“牛”“耕”作为名、字,说明牛及牛耕技术在当时很重要,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农耕经济是否高度发达,也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

4、故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比较,因此无法得出种植业是主要生产部门,D项排除。4.(2019·北京顺义月考)《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精耕细作提高农作物产量B.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实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D.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答案 A解析 材料“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故D

5、项错误。5.(2018·河北5月冲刺模拟)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D.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 D解析 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混战,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并不尖锐,故A项错误;这些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铁犁,未提到牛耕,故C项错误;这些农具的使用说明农业生产工具在不断改进,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6.(20

6、18·甘肃兰州二模)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  )A.以民为本B.以农立国C.封建迷信D.抑制商业答案 B解析 材料中指的是农业发展,不是以民为本,故A项错误;材料中社稷的含义以及“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反映的观念是以农立国,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封建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说明农业发展,未涉及商业,故D项错误。7.(2018·山西大同期末)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是用34个部件,经过

7、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铜尊颈部、铜盘内底都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该文物反映出战国时期(  )A.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高超B.青铜礼器开始刻有铭文C.手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D.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对该件文物的描述,可以看出该文物制作工艺精湛,做工复杂、考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官营手工业是手工业最高水平的代表,故A项正确。B项中“开始”一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没有对不同阶段的手工业进行比较,无法判断战国就是手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排

8、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8.(2019·浙江五校联考)1976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