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

ID:39707231

大小:13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09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_第1页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_第2页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_第3页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_第4页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各科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  一、兴趣及产生兴趣的动因  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表现为一个人力求接触,研究和认识某种事物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认识的欲望,是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自觉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产生兴趣的动因是什么呢?(一)趣味因  趣味吸引人,使人愉快。而趣味因则是诱发学

2、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正是他们没能很好地领悟和体会数学中的趣味性。很多同学一提起数学,常常会联想到: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复杂的逻辑推理。再加之,一些老师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是枯燥无味的。其实数学本身存在着许多趣味因素,只要教师善于挖掘,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学得轻松愉快、主动热情、越学越有兴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就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止的东西动态化。以产生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把数学本身的趣味因素表现出来。但是,数学内容的选择,既应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又要与学生原有

3、的知识基础,实际生活相结合。(二)新颖因  新颖即:新鲜、奇特。单调、机械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解,必然带来沉闷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也会变得没兴趣了,本来就没兴趣的学生长久发展下去会发展到厌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情境,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出一些新颖奇特的问题,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有位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拉开了学习新数学知识的帷幕。上课了,老师对同学们说:一对农民老夫妇琢磨着自己的致富门路。老婆婆说:“不是说有养兔专业户了吗?我们就来个养兔致富吧,先买一对种兔,它们

4、能够每个月生一对兔子,而一对小兔子长到两个月时又可以再生一对小兔子,你算算,经过一年,我们能养多少对兔子?”这其实是个数列问题。即:  经过月数:1、2、3、4、5……12  兔子对数:1、2、3、5、8……?  由于问题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可谓新颖奇特,所以紧紧地吸引着同学们。他们互相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数列的规律被发现后,终于找到了简便的方法。同学们尝到了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习的极大动力。这正是“新颖因”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三)探索因  探索,即:寻找、追求。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与各种思维能力有着密

5、切的联系。学习数学主要靠思维。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任何数学知识的理解都是通过思维实现的。没有积极的思维,没有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就没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学习作风,是诱发学习兴趣的前提。  每个学生心理都有渴望获得新知识的火种,只有老师正确引导,才可能点燃它。一旦学生这种渴望求得新知识的火种被点燃,就能做到勤学好问,勤思善断,努力探索。(四)好奇心  好奇,即:对所发生的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奇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它往往是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

6、出于对某种问题的好奇,发生疑问,因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能被2、3、5整除的特征”时,改变了直接把结论告诉给学生的传统做法。而是做了一个小游戏“考老师”。由同学们任意说数,老师立即判断能否被2、3、5整除。同学们说的数一个比一个大,老师对答如流。同学们经过验证,老师回答的准确无误。同学们惊奇了,疑问出现了“怎么老师没有经过演算就这么快地知道了结果?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的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疑问、好奇激发了学生的求

7、知欲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五)成功因  成功,即:结果等于或好于期望。心理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与力量。  学习落后的学生不论是在学校或家庭,听到的多是批评,受到的多是岐视,他们普遍都很自卑,有的甚至破罐破摔,失去进步的勇气和信心。他们最缺少的是被尊重,其中不少孩子与老师在情感上已经有了一条看不见的“鸿沟”。他们很难领悟到老师的一片苦心,对老师的批评常有戒心,不是回避便是沉默,甚至是抵触,他们几乎尝不到成功的乐趣。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学习,他们怎么会成功?一次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