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ID:39782815

大小:1.76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7-11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_第1页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_第2页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_第3页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_第4页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质工程学(下)电子教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工学院市政系第7章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7.1概述7.2悬浮物的去除7.3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7.4溶解性无机盐类的去除7.5污水的消毒处理7.6脱氮技术7.7除磷技术7.8同步脱氮除磷技术7.9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重点:深度处理的目的、对象、深度处理的各种处理方法,脱氮除磷方法、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工艺流程。难点: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工艺流程7.1概述1、深度处理——是进一步去除常规二级处理所不能完全去除污水中杂质的净化过程2、深度处理目的:解决水资源短缺、污水回

2、用3、深度处理对象脱色除臭、CODBODSS、无机盐(营养型N,P)重金属、细菌、病毒4、深度处理水用途;排放、回用、回灌地下。5、污水深度处理单元技术的确定原则(1)处理水的用途;(2)原水水质、各级处理后水质;(3)单元工艺可行性与整体流程的适应性;(4)运行控制难易程度、设备国产化程度、废弃物处置方法;(5)工程投资与运行成本。表7—1二级处理水深度处理的目的、去除对象和所采用的处理技术与工艺流程臭氧氧化、消毒(氯气、次氯酸钠、紫外线)细菌、病毒微生物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电导度Na、Ca、Cl离

3、子溶解性无机物无机盐类金属盐混凝沉淀石灰混凝沉淀晶析法生物除磷PO4—PT—P磷生物脱氮吹脱、折点氯化脱氨、生物脱氮T—NK—NNH3—NNO2-—NNO3-—N氮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BOD5CODTOCTOD溶解状态快滤机、微滤机、混凝沉淀SSVSS悬浮状态采用的主要处理技术有关指标去除对象处理目的防止富营养化再用微量成分植物类营养盐排放水体再用有机物颗粒分离技术一览表(1)SS的组成生物絮体:数mm到10μm胶体颗粒(未被凝聚)(2)SS的有机化颗粒几乎全是有机物BOD:50-80%来源于这

4、些颗粒7.2.2SS的去除技术由SS的状态和粒径而定d>1μm,一般用砂滤;微滤机等。胶体状——混凝沉淀。1、混凝沉淀(1)常用技术:去除微小悬浮状态的有机物和无机污染物、胶体.也可去除:Mg,As(溶解态)、N、P、及细菌、病毒(2)特点:①二级出水——胶体和菌胶团微粒;而天然水主要是针对泥砂等7.2悬浮物的去除7.2.1概述SS特点:②不同于给水处理的混凝主要原因是:污水中有生物微粒的存在,这种微粒与药剂的亲和力强,进而投药后混凝过程短时间内可以完成。(3)药剂①传统药剂:Al2(SO4)3,聚合

5、氯化铝,及助凝剂(活化硅酸等)“七.五”开发药剂——聚合氯化铁(PFC),降低了铁盐的酸性并清除了残余亚铁及色度.②新型药剂:对浊度、色度、除磷效果明显天津大学:(PDM)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高效脱色、浊度低于5度后来发展PDMMC(唯一达到4万个分子量);中科院:AL13纳米絮凝剂。(4)工艺形式①沉淀池——平流、辐流、竖流、斜管②澄清池——上升流速较给水低,0.4-0.6mm/s压力溶气气浮DAF(DissolvesAirHotation)涡凹气浮③气浮池—CAF(CavitationAirHotati

6、on)引气气浮IAF(InducedAirFlotation)空气在分散于水中叶片、轮盘等吸入(5)混凝机理同给水②过滤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加药剂胶体过滤难于去除,浊度上升,需投药剂溶解性有机物——用活性炭吸附③反冲洗难度大,需水气同时冲洗气:20l/m².s;水:10l/m².s;④滤料粒径适当放大。(2)过滤作用SS、BOD、重金属、细菌①去除各类污染物化学絮凝产生的Al、Fe盐及石灰等沉淀物去除化学除P时,水中不溶性P②活性炭或离子交换:预处理设施,可以节省后续的活性炭费用;③克服生物、和化学处理的不

7、稳定性,提高回用的连续性和可靠性。2、过滤①给水过滤技术不宜简单的直接应用于污水处理。原因:a、滤池截留的污泥粘而易碎,污泥在滤池表面积聚形成滤膜b、如果加大水头,污泥又很容易穿透滤层。(1)特点废水过滤——有机物絮体给水过滤——无机泥砂对二沉池出水过滤——隔滤被认为是去除悬浮固体的主要机理(3)过滤机理区别:强度不一样,穿透滤料的性能不同①隔滤a、机械隔滤:粒径大于滤料孔径的颗粒被滤料滤去;b、偶然隔滤:粒径小于滤料孔径的颗粒由于偶然接触而被截获。②沉淀在滤料内部,颗粒可以沉淀在滤料上;③碰撞:较重

8、的颗粒不随水运动;④截获:随水流运动的颗粒与滤料表面接触时被去除;⑤粘附:当絮凝颗粒通过滤料时,它们就会附着在滤料表面⑥化学吸附:a、键吸附b、化学的相互作用;a、静电作用⑦物理吸附:b、动电作用c、范德华力对其吸附⑧絮凝:大颗粒与小颗粒接触时,形成更大颗粒;⑨生物繁殖:生物滤池内繁殖可使滤料孔隙减少。(4)进水特征①特征(※)a、悬浮固体浓度(二级处理水中,SS:6-30mg/l)以浓度监测过程b、粒径大小:(双峰分布)(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