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四、五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七上第四、五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ID:39786012

大小:68.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1

七上第四、五章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七上第四、五章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七上第四、五章复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上第四、五章复习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七上第四、五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学生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完了整个七年级的内容。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掌握了利用三角形全等去证明角相等和边相等。但对于第五章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比较陌生,不会应用。所以复习的时候我把七下第四章《三角形》和第五章《轴对称现象》放在一起复习,第五章的很多知识点都是由第四章三角形全等得到的。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对第五章的内容加深理解,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减少记忆的负担。还有很多同学对于几何题不知道如何入手,不会看图或者不会根据题意画图所以解题思路不清晰。

2、二、教学任务分析通过学生的回忆把第四、五章的知识点交叉重述一遍,旨在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有机地组合起来,对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够再次得到理解和记忆,并能较好地得到应用。通过练习了解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回忆第四、五章的知识点能够温故而知新。(2)能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点解题。(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注重数

3、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三、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1、三角形定义①角:内角和定理2、三角形②边:三边关系③三角形的线段:中线、角平分线、高3、三角形全等判断方法:SSSASAAASSAS4、轴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1)定义(2)性质5、简单的轴对称图形:①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②线段对称轴:垂直平分线(性质)③角对称轴:角平分线(性质)6、尺规作图第二环节:活学活用1、如图,已知AD平分∠BAC,要使△ABD≌△ACD,根据“SAS”需要添加条件;根据“A

4、SA”需要添加条件;根据“AAS”需要添加条件3、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拿()去配.1、不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a,b,c为整数,且a=6,b=2,那么该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A.10cmB.14cmC.16cmD.14cm或16cmu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_6、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大小为()A.50°

5、B.80°C.65°或50°D.50°或80°u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10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成的夹角为4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度.8、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2cm,D,E分别是AB,AC上的点,将△ADE沿直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且点A’在△ABC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9、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F处,已知∠1+∠2=100°,则∠A=度.10、如图,∠ACB=90°,AM⊥MN,BN⊥MN,AC=BC,试说明MN=AM+

6、BN11、如图,CA=CB,AD=BD,M、N分别是CA、CB的中点,求证:DM=DN。第三环节总结归纳(1)在几何中的问题需要结合图形来解决,没有图形的要会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来解决。这就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2)通常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转化”。即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等、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等。这就体现了转化的思想。(3)如果数学问题不宜统一方法处理时,我们常常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或标准,将问题分为全而不重,广而不漏的若干类,然后逐类分别进行讨论,再把结论汇总,得

7、出问题的答案。这就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一、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一节课讲完就有点仓促。复习的内容太多,复习的形式单一,所以复习效果不好。有些题目难度偏大,学生要画图分析比较吃力。有些题目要分类讨论,但是如何分类根据什么分类是难点,所以课堂上要留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思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整个一节课由于课堂容量大,老师讲得比较多,跟学生互动比较少。课堂应该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做题中通过思考、质疑还有跟别的同学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解题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