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教育思想浅析

王阳明教育思想浅析

ID:39867495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3

王阳明教育思想浅析_第1页
王阳明教育思想浅析_第2页
王阳明教育思想浅析_第3页
王阳明教育思想浅析_第4页
王阳明教育思想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阳明教育思想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试卷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姓名:刘恺年级:13级课程名称:课程类型:上课学期:课内学时:考核方式:考试时间:成绩:任课教师评语:任课教师(签章)年月日王阳明教育思想浅析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年,就哲学而言,大家多出自先秦诸子,引台师大傅佩荣教授的观点,即中国哲学是“前验”的哲学。大成所在多集于先人。自此之后,道家流于方术,玄学。儒家虽被立为正教,但是多以解释,诠释为主,鲜有创新。至宋陆朱,融合道佛之长又有所发展,心学理学各有所长。然而理学一脉,经过政治改良失去了原有的哲学自由。因此作为我个人尤其欣赏心学一派。然心学虽始于陆九渊

2、,但其思想过于松散,诸多地方完全发于心中,不免使人生疑。直至明王守仁,自幼博学,经历丰富,融汇儒释道三家思想,创立了其心学体系。其思想与其人生经历融为一体,是我个人十分敬仰的先贤。本学期很荣幸能聆听张铁勇教授的这一门课。让我受益匪浅。这其中我们从古至今梳理了很多教育学家的思想。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未能讲到王阳明其思想。因此对于我个人来说有些许遗憾,因此希望借此作业的机会。把我对王阳明思想的里写理解与教育相结合,浅谈下王阳明教育思想。由于我非思政专业的学生,因此文中观点可能多是我结合我的所学的一些理解,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见谅,并给予指正。王阳明

3、生于明朝中叶,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官运坎坷,政务繁忙。但是无论其在何地为官都没放弃教育事业,尤其在贵州地区,创办了龙岗书院,贵阳书院等,为当时的贵州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王阳明作为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源于其心学思想。其中“致良知”“知行合一说”尤为重要。正如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所说:“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的独到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的教育学说大多一致。”一、致良知理论作为王阳明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思想的起点与终点,“良知”二字可以说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王阳明晚年曾说:“吾生平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4、又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故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门教人第一义”。他首先认为人之良知是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所谓“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也是在强调良知是一种先验的存在。其次,他认为人人都具有良知,而这种良知是一种不分高低贵贱人人相同的的良知,用其表述就是“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再次他认为良知不会泯灭,“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也不会消失,“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虽昏之极良知未尝不明”。那么既然人人都有“良知”且都和圣人一样,那么为什么人会有知识与德行上的差异呢?对此

5、王阳明是这样认为的,虽然人人都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良知”但是“良知”不是与生俱来就显现的。更多的时候在与外物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所以,王阳明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他说得很明确,“良知”“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学以去其昏蔽”的目的是为了发明本心所具有的“良知”。这一点极为类似于佛家所说的“摩镜以镜明”。“良知”本是一面通透的镜子,由于我们在这社会中不免受到环境、他人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自身的内心被遮蔽住了。因此需要拂去心上的尘土,使得本心再显。对于教育来说,从积极的角度看,王阳明认为

6、教育的作用是“明其心”。他指出:“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无论是“学以去其昏蔽”,还是“明其心”,其实质是相同的,即在王阳明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务。既然“良知”人人都有,那么,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圣愚的区别仅在于能不能“致良知”,“圣人能致其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由于平常人总要受到物欲的引诱,所以如果想致良知达到至圣的境界,那么人人都应该受教育。然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物欲对“良知”的昏蔽,因此王阳明所强调的这种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注重知识

7、的力量,通过外在机制改变人的行为。而重在“内求”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去恶为善”,明其良知,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真分析并总结出一些教育经验。二、知行合一理论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着诸多对于知行问题的探讨,《尚书》中便有“知之非艰,行之为难”的论述,孔子,孟子,朱子,程子等对此也都有过论述,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说明,唯一希望强调的就是上述先贤在论知行关系时都着重将知性分开来讨论,知与行所处的位置是并驾齐驱的。王阳明在其思想里的论述,是与此有所区别的。首先,知与行的概念上与以往有所不同,我们所认知的“知”的概念可以简单地概括

8、为学习认知。“行”的概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实践。但在王阳明这里他所强调的知既有常识意义,又有其新解。他所认为的“知”本身就是实践,学习、教育本身就是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