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意外”资源有效发展思维

巧用“意外”资源有效发展思维

ID:39937301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5

巧用“意外”资源有效发展思维_第1页
巧用“意外”资源有效发展思维_第2页
巧用“意外”资源有效发展思维_第3页
巧用“意外”资源有效发展思维_第4页
巧用“意外”资源有效发展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用“意外”资源有效发展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巧用“意外”资源有效发展思维余杭区径山镇潘板中心小学施忠红【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合理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意外”,围绕预设目标,灵活驾驭课堂。本文运用案例,阐述了巧用“意外”资源,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拓展思维的深刻性,超越思维的局限性,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关键词】课堂生成资源发展思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订性的因素。教师总是处于意想不到

2、的课堂情景中,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教师该怎么办呢?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意外”,围绕预设目标,巧用“意外”资源,灵活驾驭课堂,这也是一堂好课的表现之一。课堂上一旦出现“意外”,教师必须马上做出积极反应,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冷静出招: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意外”生成资源加以放大,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将课堂“意外”转化成教学中的资源,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顺水推舟,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师理应以生为本,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课堂上类似与文本无关的生成资源。水到渠成的

3、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引导、启发,调控好学生的情绪,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如有一位教师教学二年级下册《笋芽儿》一课,学生非常喜欢课文童话体叙述风格,故事中角色都像人一样爱笑爱闹,能思会想。几遍读下来,分角色朗读也能有滋有味、像模像样。突然有人大声提出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不大对味!”“您看,前面说‘桃花笑红了脸,柳树咬着绿色的长辫子’,都是把物当人写的,后面说‘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就没有把小燕子当人写呀。”“这小燕子本来

4、就是叽叽喳喳地叫呀?”“老师,我觉得——好像三个人在一起跳舞,两个人都化了妆,还有一个人不化妆,肯定就不大好看了!”“同学们觉得有没有道理?”我把问题抛给大家。【大家都认为有问题。】“既然大家都认为‘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有问题,那该怎么办呢?谁有办法来解决?”“把小燕子也当人来写!”“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小燕子叽叽喳喳地讲着故事。”“请大家比一比,‘叽叽喳喳’是形容唱歌好,还是形容讲故事好?”“讲故事好!它们在争着讲故事!”“现在就请大家把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句子写到课文中,再读一读,比一比,体会一下到底怎么写更好。”在此过程中,学生有疑而问,教师顺势指

5、导,在课文语境中进行真实的品析、创造,最终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句子,读好属于自己的句子——这样的换词品析是不是更有实际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对词句的感受能力会日益敏感,思维的灵活性也在语言的会境、会意、会情中飞动起来。另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当出示文字: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一位学生马上提出:“这段话作者忘记写说话人的姓名了。”还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段话的标点符号有点重复,每个人物的语言用的都是感叹号。”该教师听后先是一愣,随后顺水推舟,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这的确与我们常见的对

6、话描写有点不同。难道真是作者忘记了吗?那我们就按照大家的意思帮他修改一下,把这些(提示语、标点)加上看看怎么样吧!稍后出示同学们修改后的文字: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小红说:“问爸爸。”小明接着说:“不,问外婆。”小刚也凑过来说:“自己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老师请同学们对比着读读这两段文字,再想一想此刻教室里的情景(热闹、兴奋),看看到底是作者写错了,还是别有用心呢?同学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接着开始了争论。“改得好,这样就听明白了。”“但是,这样写感觉是一个人一个人地说,不是七嘴八舌呀。”“这样一改,是有顺序的发言,不是七嘴八舌地争论,没有写出教室里

7、的热闹劲儿。把感叹号改用句号,也感受不到同学们的激动、兴奋劲儿了。”“‘七嘴八舌’应该是大家抢着说自己的想法,肯定不是一个一个地说,我觉得不加提示语更合适。”“当时大家都很着急,很激动,所以作者连用了3个感叹号来表达同学们当时的心情。”……同学们把作者精彩的表达误以为是作者的大意或纰漏。面对这个意外,该教师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将错就错,顺势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感受文本,比较文本,通过类比、推敲语言,最终体会到作者表达的妙处。这个环节,看似绕了弯路,实则巧妙利用将错就错的策略,引导学生在研究语言中学习表达,经历了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提升的探究过程。二、随机应变,训练思

8、维的发散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在课堂上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