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ID:39939637

大小:3.43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7-15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课件(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读提纲1.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冷战”政策?思考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2.阅读课文,归纳出“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给当时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3.美苏争霸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每个阶段双方的领导人分别是谁?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政策美国的“冷战”政策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约组织”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美苏争霸的开始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美攻苏守苏攻美守双方实现有限缓和(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2、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阶段时间特点美国领导人苏联领导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80年代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肯尼迪尼克松里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动脑筋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

3、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本课中有一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你能叙述一二吗?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战争以美国的失败告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冷战”一词的由来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冷战”的含义: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

4、说。“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一般认为丘吉尔的《和平砥柱》演说是“冷战”的第一枪。“铁幕演说”杜鲁门总统(1945-1953)杜鲁门主义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了会议。美国国

5、务卿马歇尔马歇尔计划1949年5月,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成北约NATO)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的成立《北大西洋公约》宣称:“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北约标志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在条约上签字华沙条约组织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在条约上签字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签订《华沙条

6、约》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华约的成立二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华约北约和华约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赫鲁晓夫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1961年-1963年)德国的分裂表现一: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

7、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者被打死。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十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