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向心加速度》(人教)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向心加速度》(人教)

ID:39948581

大小:18.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5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向心加速度》(人教)_第1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向心加速度》(人教)_第2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向心加速度》(人教)_第3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向心加速度》(人教)_第4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向心加速度》(人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向心加速度》(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向心加速度》教材分析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可以利用书中设计的“做一做:探究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推导得出,使学生在“做一做”中能够品尝到自己探究的成果,体会成就感。在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大小时,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这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思维的舞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材的这种开放性,不要“一刀切”。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然后由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3.能够运用向心

2、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1.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2.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2.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和公式的应用。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知识准备:复习以前学过的加速度概念以及曲线运动的有关知识,并做好本节内容的预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物体都要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才能做曲线运动,如

3、下列两图(课件展示)。二、激发学习动机地球绕太阳做(近似的)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绕桌面上的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图中的地球和小球,它们受到了什么样的外力作用?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三、讲授新知识(一)速度变化量引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以看出,a的方向与Δv相同,那么Δv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速度变化量”部分,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Δv的图示。问题:1.速度的变化量Δv是矢量还是标量?2.如果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v?投影学生所画的图示,点评、总结

4、并强调:结论:(1)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量如果速度是增加的,它的变化量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甲);如果速度是减小的,其速度变化量就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乙).(2)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量物体沿曲线运动时,初末速度v1和v2不在同一直线上,速度的变化量Δv同样可以用上述方法求得.例如,物体沿曲线由A向B运动,在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在此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如图所示.可以这样理解:物体由A运动到B时,速度获得一个增量Δv,因此,v1与Δv的矢量和即为v2.我们知道,求力F1和F2的合力F时,可以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F1、F2所夹的对

5、角线就表示合力F.与此类似,以v1和Δv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两者所夹的对角线就是v1和Δv的矢量和,即v2,如图所示.因为AB与CD平行且相等,故可以把v1、Δv、v2放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就得到如图所示的情形.这种方法叫矢量的三角形法.利用课件动态模拟不同情况下的Δv,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个物理量.(二)向心加速度1.向心加速度的方向课件展示图,并给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向心加速度”部分:问题:(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A和vB时,要注意什么?(2)将vA的起点移到B点时要注意什么?(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Δ

6、v?(4)Δv/Δ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5)Δ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Δv与圆的半径平行?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导出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讨论中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必要时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利用课件动态展示上述加速度方向的得出过程.结论:上面的推导不涉及“地球公转”“小球绕图钉转动”等具体的运动,结论具有一般性: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2.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引入: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明确了,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1)公式推导指导学生按照书中“做一做”栏

7、目中的提示,在练习本上推导出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也就是下面这两个表达式:an=an=rω2巡视学生的推导情况,解决学生推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投影学生推导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点评、总结.推导过程如下:在图中,因为vA与OA垂直,vB与OB垂直,且vA=vB,OA=OB,所以△OAB与vA、vB、Δv组成的矢量三角形相似.用v表示vA和vB的大小,用Δl表示弦AB的长度,则有或Δv=Δl·用Δt除上式得当Δt趋近于零时,表示向心加速度a的大小,此时弧对应的圆心角θ很小,弧长和弦长相等,所以Δl=rθ,代入上式可

8、得an==vω利用v=ωr可得an=或an=rω2.(2)对公式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提出的问题,深化本节课所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