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安全用电》ppt课件

《焊接安全用电》ppt课件

ID:39948666

大小:68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15

《焊接安全用电》ppt课件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焊接安全用电》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滦南县职教中心郑万众安全用电金属焊接作业案例1:焊接触电事故某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焊工正在船舱内焊接,因舱内温度高加之通风不良,身上大量出汗将工作服和皮手套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后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案例2:违规用电4月13日晚7点左右,机场路259号一个仓库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800平方米,事发后消防员在排查隐患。昨天该仓库又起大火。原因:焊工施工时私拉乱接电路着火。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与触电事故(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所谓触电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对人体产生的生理病理伤害。这种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类型。电击—是由于电流通过

2、人体内而造成的内部组织的伤害电伤—是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外伤。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电流通过人体时破坏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小电流电击使人致命的最危险,最主要的原因是引起心室颤动。电休克虽然也可能导致死亡,但其危险性比起心室颤动要小得多。发生心室颤动时,如不及时抢救,心脏很快将停止跳动。危害人体影响因素1、电流大小的影响:2、电流持续时间的影响3、电流途径的影响4、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5、人体电阻的影响(二)触电种类1、电击---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电击的主要特征:(1)伤害人体内部、(2

3、)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3)致命电流较小电击可分--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1)直接接触电击: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2)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2、电伤---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伤害,尽管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但其中大约70%的含有电伤成分。(1)电烧伤(2)皮肤金属化(3)电烙印(4)机械性损伤(5)电光眼(三)触电事故的方式1、单相触电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体设备或线路的一相导体时,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触电现象称之

4、为单相触电。如下图:2、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相触电。3、跨步电压触电:跨步电压及跨步电压触电电气设备在发生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电流入地点周围电位分布(以电流入地点为圆心,半径为20米的范围内)行走的人,其两脚将处于不同的电位,两脚之间(一般人的跨步约为0.8米)的电位差称之为跨步电压。(四)触电事故的规律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3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4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5错误操作和违

5、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6不同行业触电事故不同。7不同年龄段的人员触电事故不同。8不同地域触电事故不同。注意:触电事故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触电事故的规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低压触电事故多于高压触电事故在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对于专业电气工作人员来说,情况往往是相反的。因此,应当在实践中下断分析和总结触电事故的规律,为做好电气安全工作积累经验。二、触电急救前提:发生触电事故现场人员首先保持冷静,触电急救第一步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第二步立即进行现场救护,据统计资料触电者在3分钟之内实施有效的急救,成功率右达到90%以上,6分钟才实施急救措施救活率仅在此10%左右,

6、12分钟后抢救的救活率几乎为0。脱离电源--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1脱离电源就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2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3如触电才处于高处,解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4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5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剪断。剪断电线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6不论是何级电压线路上触电,救护人员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

7、要注意防止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和再次触及其它有电线路的可能。触电时的急救处理人工呼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