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性质1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性质1教学设计

ID:39948795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5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性质1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性质1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性质1教学设计_第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性质1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性质1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不等式性质》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情分析认知分析:学生已掌握等式的性质和初步了解不等式概念及意义,这为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分析: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

2、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知识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探究等式性质的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又在认识不等式,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开展教学。不等式的性质1、2与等式性质相近。特别注意不等式的性质3的学习,强调变号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设计情景问题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不等式的性质.2.能够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不等式变形。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不等式性质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通过分组活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体会在

3、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3、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不等式性质2、3,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教学方法通过对比观察、问题解决、讨论交流、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学流程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及目的活动一创设情境,导

4、入新课通过欣赏生活中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活动二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活动三变式运用,巩固新知通过变式练习,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的方法得以巩固运用和补充。活动四:课堂小结,归类细化将所学知识归类细化,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活动五:布置作业,深化新知分类推荐、分层要求,将探究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学程序问题与情景师生活动媒体使用与设计意图一、备学检查:问题:1、等式具有怎样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等式仍然成立.(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

5、然成立.2、不等式是否具有类似的性质呢?【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展示问题;2、教师出示等式性质的习题;【学生活动】1、独立思考,举手回答问题1;2、配合教师,弄清问题2意义,尝试猜想其结论。【设计意图】本节课需要通过学生在理解等式性质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导学设问问题1用“>”,“<”填空5_____35+2______3+25-2______3-2-1______3-1+4______3+4-1-4_____3-4追问1:小组合作每个人举一个符号不同的两个数(负数和负数,负数和0等等)追问2:小组自

6、己总结规律,总结的这个规律就是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问题2用“>”,“<”填空5_____35×2_____3×25×(-2)_____3×(-2)2_____42÷4_____4÷42÷(-4)_____4÷(-4)追问1:小组合作每个人举一个符号不同的两个数(负数和负数,负数和0等等)追问2:小组自己总结规律,总结的这2个规律就是不等式的性质2、3.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

7、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教师活动】1、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问题1、2并让学生自己填写;2、教师引导利用发现的结论解决简单的问题;3、教师引导得出性质定理。【学生活动】1、学生小组合作再举几组例子,使得出的规律更具有可靠性,根据规律得到结论;2、独立发表自己的发现;3、解决问题,验证结论;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发现的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学生通过探索自主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性质2、3的集中目的是

8、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三、互学展示 设a>b,用“>”或“<”填空:(1)a+3______b+3(2)3a____3b(3)-a______-b(4)b-10____a-10(5)2a-5_____2b-5(6)-2a+3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