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

ID:39958020

大小:2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6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夜莺的歌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3、夜莺的歌声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具准备: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

2、,切入主题。1、“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他在文中的任务是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二、体会机智、勇敢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小夜莺的句子,说说从那一个词语或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交流:(一)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1)为什么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说明什么?(二)“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

3、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读上述句子,你又什么发现?从这些语言中体会到什么?同桌交流和讨论一下。(三)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从快活一词体会到什么?(四)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记了。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结合第二部分谈一谈你对小男孩这种行为的解释。(五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听不懂军官的话么?为什么?文中三四部分有没有对孩子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一下。(六)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小结,指导朗读。通过这些语句,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勇敢机智镇定的小男孩,所以读小男孩的语言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童声稚气、天真活泼。)三、体会其他人物的性格,了解间接描写找出描写军官和游击队的句子,静心读读,交流体会:军官:“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

5、路带得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军官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中尉还没来得及抓起手枪,就滚到了路边去了。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了。德国兵的呻吟声、叫喊声,游击队员的喊杀声,一时充满了树林。如果你是那位德国军官,从你一碰到这个孩子起,你会想什么?借用课文中的语言,说一说:我一走进沉寂的村庄,听到宛转的夜莺声,我想()。我看到这个男孩(),听到他(),我觉得()。在路上,男孩(),我想尽管山林越来越密,也()。与小男

6、孩比起来,德国军官总是想从小男孩嘴巴里探听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他的语言?(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分角色感情朗读夜莺与军官的对话。游击队员:树林深处,有几个游击队员埋伏在那里,树旁架着冲锋枪。他们从云杉树枝缝里向外望,能够看见那曲折的小路。他们不时说几句简单的话,小心地拨开树枝,聚精会神地望着远方。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在那里似的。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那个人说

7、。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机关枪。”他又补充说。从这两句你体会到什么?小结:第二、三部分里关于“小夜莺”的直接描写不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与此相关的人物来进行分析理解。这种描写方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间接描写。同学们,学到这儿,请你说说:这是一个()的男孩。这是一个()的军官。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力量使他这么机智勇敢呢?(对祖国的热爱)小结: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这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出的。这就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