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送别诗习题

赠友送别诗习题

ID:40008689

大小:43.2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7

赠友送别诗习题_第1页
赠友送别诗习题_第2页
赠友送别诗习题_第3页
赠友送别诗习题_第4页
赠友送别诗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赠友送别诗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6级语文学科课时学案§课题《诗歌鉴赏训练》序列号4限时:分钟【班级姓名学号】【编制王慧审核董胜萍包组领导签字使用时间】成绩: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送杨君之任永康【宋】欧阳修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①。【注】①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

2、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然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阿渊明。D.“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E.尾联表达了对杨君才能品行的肯定,并告诉他,到时候自己会把他推荐给皇上。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送董判官高适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1.一餐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

3、别交亲”既悲既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于此同时,还流露出一般羡慕之情。C.作者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作者实写出关塞的景物特点。D.诗的三、四两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一起写,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E.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

4、,完成以下题目。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5、是:(3分)()高三语文学案第9页共12页温馨提示:作业一定要规范工整认真仔细!高三语文学案第10页共12页2016级语文学科课时学案§课题《诗歌鉴赏训练》序列号4限时:分钟【班级姓名学号】【编制王慧审核董胜萍包组领导签字使用时间】成绩: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辛弃疾

6、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7、。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氏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

8、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