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复习资料(明清近代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复习资料(明清近代卷)

ID:40010872

大小:51.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17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复习资料(明清近代卷)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复习资料(明清近代卷)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复习资料(明清近代卷)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复习资料(明清近代卷)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复习资料(明清近代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复习资料(明清近代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志演义》是根据陈寿史书《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结合民间故事创作出来的。三国演义主题:通过描写三国时期三个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斗争,揭示当时社会的动乱不安和黑暗腐朽,谴责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总结历史斗争的经验教训。(不是重点)对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理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乱世奸雄。刘备:汉室之胄,仁德爱民。1.封建正统,汉室子孙。

2、2.仁德爱民,正面典型。3.宋元以来,经历战乱,外族统治,人心所向,渴望复归。七实三虚:《三国志演义》是在陈寿《三国志》等历史记载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所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有虚有实,清代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这个定量分析被后人普遍接受。虚实结合主要不体现在“量”的搭配合理,而是体现在对小说与历史的“质”的差异上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处理。它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的同时,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来进行艺术的创造,使实服从于虚,而不是虚迁就实。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已经全非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情节故事也多经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添枝加叶

3、等艺术处理,已经不是真实历史,而是借三国史实的基干和框架,另描绘了一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战争描写特色:《三国志演义》的叙事以描写战争为主,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它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中式罕见的。全书包容了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战役,鸟瞰特写、强攻智取、火攻马战,写得各有个性,绝少雷同。突出智斗,特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政治外交军事交织,运用战略战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三国志演义》的战争并不刻意表现惨烈,而如英雄史诗,格调激扬高昂,洋溢诗情画意,甚至穿插一些轻松的场面,把战争写得有张有弛,富有节

4、奏感。不仅仅歌颂力,也赞颂智和美。塑造特征化人物:《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于、仁爱宽厚的刘备、智谋超人的诸葛亮、心地狭窄的周瑜等。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的“类”的意义,单一而稳定,程式化脸谱化,容易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采用手法:1.出场定型(刘备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曹操诈中风以诬叔父,诸葛亮隐居时的非凡抱负)2.反复渲染,多层次多角度强化。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张飞长板桥上连吼三声,

5、夏侯杰肝胆俱碎)。但是这种写法缺少内在冲突,缺少性格的发展变化,有失真之感。《水浒传》情节结构:1.情节构思为内容服务。前半部单线纵向行进,连环列传体,以人为单位,众英雄聚义,起义队伍发展壮大,赞美忠义英雄。后半部以时间为序,以事为单位,连环钩锁,招安,破大辽,平田虎,征方腊,深化主题。情节完全为内容服务。2.犯中见避的情节艺术。水浒传专门构思相近、相似的情节来避免情节雷同,以此来展现人物的不同风采,同中见异。《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1.多层次多角度刻画人物性格。对不同人物同一性格特征进行深层次挖掘。2.善于把人物置于真实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身份、经历、遭遇来展现性

6、格。(林冲,杨志)。3.传奇性与写实性结合。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写理想化英雄置于现实市井中,让他们和小市民打交道,使传奇英雄身上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明代前期诗文:诗高启,散文宋濂、刘基。刘基:气奇而昌,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雄豪奔放,沉郁苍凉)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

7、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台阁体: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体”占文坛主导地位。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三杨”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永乐成化年间,是明朝的“太平盛世”,因此他们的诗文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内容,内容贫乏,毫无创新和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