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

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

ID:40016162

大小:2.79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7-17

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_第1页
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_第2页
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_第3页
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_第4页
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改革是立国之本开放是强国之路1986年1月6日,邓小平再一次成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1840年1949年1956年196619761978201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文革十年动乱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一)背景:1976-1978徘徊时期1、继续坚持“左倾”错误2、“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奠定思想基础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2、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召开时间:思想路线:伟大决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重心转移: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作重心的转移(二)概况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2.基本内容:P524)形成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3.意义:P52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含义: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二、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前提改革的内容根本目的材料一: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材料二: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材料三: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

4、农村开始呢?(一)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地位:农业为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广大农民的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1.原因(一)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一).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废除人民公社制2.经过:1.原因含义: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各家各户

5、使用(“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由集体经营变成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过程一:安徽(小岗村)、四川(广汉)秘密尝试,包产到

6、户;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1976年产粮0.77亿公斤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②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3.意义:P53“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切含义是( )A.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自主经营

7、B.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分散自主经营C.农民个体经营和乡村联合经营相结合D.在乡镇企业中建立严格的责任制2.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形势和社会面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的全是自己的难点释疑B(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1.时间: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原因:2、过程:

8、3、格局:4、特点:①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②开放沿海城市(江苏的连云港和南通)③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④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经济特区(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沿海开放城市(线)———沿海经济开放区(面)——内地(多方位)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深圳汕头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