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ppt课件

《中国文学批评史》ppt课件

ID:40016305

大小:214.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7-17

《中国文学批评史》ppt课件_第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ppt课件_第2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ppt课件_第3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ppt课件_第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批评史(一)章会垠绪论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提出文学艺术四要素:作者-作品-读者-世界图示:作者世界作品读者图示的意义评论者专注于艺术过程四阶段中的哪一阶段?他是从作家的观点还是从读者的观点来讨论文学?他论述的方式是描述性的或是规范性的?他对艺术的“宇宙”抱有何种概念:他的“宇宙”是否等于物,或人类社会,或者某种“更高的世界”?对于他所专注的阶段中两个要素间之关系的性质,他的概念如何?将审美效果与实用效果分开。刘若愚的分类1.“形而上学的理论”2.“决定的理论”3.“表现的理论”4.“

2、技巧的理论”5.“审美的理论”6."实用的理论"《中国的文学理论》各章的标题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四个阶段:1.先秦两汉——诗歌观念的演进与功利批评的形成;2.魏晋南北朝——诗歌本体的重构与风格批评的出现;3.隋唐宋金元——诗歌精神的升华与美学批评的崛起;4.明清近代——流派理论的拓展与诗学本体的深化。这就抓住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话语,从而厘清其主脉,使得这种主脉从繁杂的文献资料中凸显出来。参考书目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贾文昭《中国古代文论类编》钱中文

3、等《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杨乃乔《悖立与整合》参考书目李泽厚《美的历程》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第一编先秦时期:萌芽和产生特点:1.体现在对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2.文、哲合一3.文、艺合一。尤其音乐理论对于文学理论的影响。4.奠定基础:儒家-外部规律;道家-内部规律“《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第一章文学的起源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文学起源:模仿自然说--再现论图腾巫术说--表现论“文”的概念内涵之演变:“文”的

4、修饰性-形式美-文化-博学、文章汉字构造体系中的文学理论意义:象形-模仿;指事-象征;会意-再现《周易》的抽象符号:“立象以尽意”-表现原则:“言有物”与“言有序”实用功利主义的文学观《诗经》的美刺:实用功利主义的文学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国语》、《左传》:献诗讽谏说-读者世界观诗知政说-读者作品诗、乐、舞三位一体《礼记·乐记》对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状况作了一个理论性的总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当作“器”)从之。”诗言志《尚书

5、·尧典》舜说:“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左传》记载的许多“赋诗言志”的故事,《论语》记载的孔子及其弟子“各言其志”,皆为例证。因此所谓“诗言志”是指诗歌要表现与政教相联系的人生态度与理想抱负。志,“心之所之”→政教领域,则为志向→诗言志“诗言志”说的实质,就是把文艺看作是人的心灵(心灵领域中的道德与政治)的表现。比较:模仿说:现实世界是摹仿理念世界的,而艺术又是摹仿现实世界的。艺术是“

6、影子的影子”(柏拉图)第二章儒家的文学观第一节: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第二节:孟子“与民同乐”的文学观及其文学批评方法论第三节: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一节: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实质: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基础:仁学思想。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仁政”与“民本”思想为古代具有民主进步倾向的文学与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思想基础。美学思想:强调美和善的结合“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人与自然的感发及山水比德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孔子“诗教”观的内涵:1.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的关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日: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清代劳孝舆在《春秋诗话》中说:“自朝会聘宴以至事物细微,皆引诗以证其得失焉。大而公卿大夫以至舆台贱卒,所有论说皆引诗以畅厥旨焉。余尝伏而读之,愈益知《诗》为当时家弦户诵之

8、书。”孔子“诗教”观的内涵2.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邢昺《论语注疏》说:“诗之为体,论功颂德,止僻防邪,大抵皆归于正,故此一句可以当之也。”思无邪与仁爱思想:孔子肯定《诗经》中表现的普通百姓的思想、感情、愿望和下层官吏牢骚不满,这是和“仁”的思想相联系的。思无邪与中和之美:从审美方面看,“思无邪”是提倡一种“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