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ID:40023864

大小:831.81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7-17

中国教育史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_第1页
中国教育史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_第2页
中国教育史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_第3页
中国教育史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_第4页
中国教育史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第一节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第二节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第一节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背景1、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君主专制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秦统一六国后,继续实行法治政治路线3、为了铲除六国残余贵族兴家富国的思想基础秦始皇秦始皇与李斯教育政策遵循着一个中心原则,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以法治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施行措施:一、统一文字国家统一后,这种文字混乱的状况严重阻碍了统一政令的推行,而且也阻碍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于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进行文字的整

2、理和统一工作,下令“书同文字”。据文献记载,李斯以秦国字形为基础,吸收六国字形,总结出一种新的字体——小篆(又称秦篆)。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统一文字的作用:秦朝对文字所作得整理和统一工作,是使汉字走向统一、规范化、定型化过程中迈出的关键性一步。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贡献,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轻视的作用。二、严禁私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便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但统治集团内部对实行分封制和郡

3、县制,思想上并没有达到高度统一,尤其是淳于越反对郡县制,形成矛盾。在秦始皇三十四年的一次宴会上,李斯与淳于越的矛盾激化,于是李斯把矛头直指传播各种学术思想的私学。具体措施:一、“焚书”(历来以《诗》、《书》为教、具有浓厚怀古思想的儒家学者,则成了主要的打击对象。)二、“坑儒”(秦始皇谋求长生不老药无果,反被地方侯生等散布对自己不恭的言论,于是迁怒于都城咸阳的士人,其中包括大部分的儒家知识分子。)严禁私学的影响:“焚书”、“坑儒”事件的背景都是秦始皇一贯奉行的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禁私学、焚书是毁灭文化的载体,堵截文化的传播途径,“坑儒”则是对人——活的文

4、化载体的毁灭。三、吏师制度为了达到思想的高度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一大批知法、执法的封建官吏,实现以法治国的目的,秦采取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政策。政府机关设“学室”,由吏对弟子进行教育,以培养刀笔小吏。吏师制度的影响:众所周知,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后来由于私学的发展,才出现专门以传授文化知识为职业的教师。专职教师的出现,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秦又一次人为地将官与师结合起来,取消了专职教师,无疑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倒退。小补充为了移风易俗,巩固统一政权,秦统治者还利用行政权力,制定了一些“行同伦”的新法令,以形成新的道德

5、习俗。第二节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一、汉初背景:汉初统治者重视总结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他们认为,频繁的战争、大兴土木和严刑峻法是秦灭亡的主要因素。以道家的“清静无为”作为政治指导思想清静无为各家并存,推重“黄老之学”的汉初文教政策1、儒学得到了恢复和传播,并受到当时学者的尊敬和朝廷的礼遇。2、汉初以黄老学术作为政治的指导思想,因此道家思想流传甚广。3、汉初因学习法家、刑名之学等其他各家的学说而受朝廷重视的也为数不少。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刑名之学各家并存,推重“黄老之学”的汉初文教政策(1)重视知识分子作用把全国有名的学者集中到都城长安,封以博士的官衔,同时,

6、还下令举贤良文学。(2)允许开办私学解除了秦朝对私学的禁令,私学实际上承担了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发展学术的任务。(3)废除“挟书律”汉初,允许人们自由收藏、携带、讨论《诗》、《书》,这从法律上为汉初学术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撤除了一道人为的障碍。《求贤诏》开办私学废除“挟书律”二、汉武帝时期背景:汉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上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出现了汉景帝平息“七国之乱”后的安定局面。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作为政治指导思想董仲舒儒学取得独尊地位?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意识的政治抱负2、汉初儒家学说的广泛传播以及儒家学者的进去精神汉武

7、帝下令举贤良,开始采用对策的方法,选拔贤良之士所谓对策,就是应荐者回答皇帝提出的有关经文、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方面问题的策问。对策又称“对贤良策”或“贤良对策”。董仲舒前后三次回答汉武帝的策问,其中三条建议成为了后来的三大文教政策。三大文教政策(1)“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董仲舒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姓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二)兴太学以养士为了保证封建国家哉统治

8、思想上的高度统一,也为了改变统治人才短缺的局面,董仲舒指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