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文论异同及其文化内涵

儒释道文论异同及其文化内涵

ID:40096392

大小:574.8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21

儒释道文论异同及其文化内涵_第1页
儒释道文论异同及其文化内涵_第2页
儒释道文论异同及其文化内涵_第3页
儒释道文论异同及其文化内涵_第4页
儒释道文论异同及其文化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释道文论异同及其文化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儒释道文论异同及其文化内涵儒家的文学观念道家的文学观念释家的文学观念儒家和道家的诗歌功能观儒释道文学思想互补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之为人的特征就在于他的劳作(work),“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一儒家的文学观念(一)儒家以道德为本位的诗学观儒家的文化是社会化的,这决定儒家的诗学观念只能是工具型的、道德化的、社会化的。即儒家需要诗歌,就个人而言,是为了修身,增长知识和锻炼才干;就社会而言,是为了“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儒家的诗学公式:诗歌——人心——治理白居易:风

2、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采采芣苡”,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1.文质彬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鞹,犹犬羊之鞹。”(《论语·颜渊》)(二)儒家的人格理想和诗性追求孔子说:性情过

3、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即:礼与仁的关系。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反映了一贯的中庸思想。不偏不倚,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也不主张偏胜于质。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书呆子。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有懂得礼仪,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

4、的君子。这段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阴敛其质,阳散其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太玄·文首》)“务其事不务其辞,多其变而不多其文也。不约则其旨不详,不要则其应不博,不浑则其事不散,不沈则其意不见。文以见乎质,辞以睹乎情。观其施辞,则其心之所欲者见矣。”(《玄莹》)——这正是后世真正文学意义上的文质论的滥觞。“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2.辞达而已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

5、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书》)3.美与善的关系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作业认真阅读教材P40-75页,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完成以下两道论述题:1.试论孔、孟、荀文论思想的差异及其成因。2.庄子言意关系论的现代意义何在?要求:1.逻辑思路清晰、严密;论据运用充分、合理。2.书写清楚、整洁(禁止打印稿)3.上交时间:3月27日(逾期拒收)二、道家的文学观念(一)道家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

6、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有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外篇·至乐》(二)“体道”过程与艺术精神从此一理论的间架和内容说,可以说‘道’之与艺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若不顺着他们的思辩地形而上的路数去看,而只从他们由修养的工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去看,则他们所用的工夫,乃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修养工夫;他们由工夫所达到的人生

7、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也可以这样说,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加以把握时,这道便是思辨地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于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体“道”),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