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6篇)合集

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6篇)合集

ID:40135438

大小:142.50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7-22

上传者:U-15572
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6篇)合集_第1页
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6篇)合集_第2页
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6篇)合集_第3页
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6篇)合集_第4页
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6篇)合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6篇)合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6篇)合集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一、党员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采访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党组织简单地把传统的党员教育工作搬到网上,对党员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党组织对电视、手机、电话、互联网等各类网络信息手段开展党员教育缺乏统一规划。而从目前党建网站运行情况来看,有的是应景、赶时髦,内容单调重复,更新缓慢,无法对党员群众产生持续、强大的吸引力。有些党员接受教育“消化不良”,未能做到入脑入心,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接受采访调查的对象认为,信息网络化对党员最大的影响是思想影响,接着是对工作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在全球化条件下,抵御错误思潮冲击,坚定理想信念,已成为党员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由此可见,党员教育面临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重大课题,面临创新理念和方式的迫切任务,面临提高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的时代要求。 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6篇)合集党员教育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一、党员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采访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党组织简单地把传统的党员教育工作搬到网上,对党员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党组织对电视、手机、电话、互联网等各类网络信息手段开展党员教育缺乏统一规划。而从目前党建网站运行情况来看,有的是应景、赶时髦,内容单调重复,更新缓慢,无法对党员群众产生持续、强大的吸引力。有些党员接受教育“消化不良”,未能做到入脑入心,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接受采访调查的对象认为,信息网络化对党员最大的影响是思想影响,接着是对工作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在全球化条件下,抵御错误思潮冲击,坚定理想信念,已成为党员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由此可见,党员教育面临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重大课题,面临创新理念和方式的迫切任务,面临提高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的时代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员的自主性、流动性、分散性明显增强,党员思想更加活跃,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党员学习教育更具时代性。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事业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的便捷性给党员学习教育提供了最鲜活的内容、最先进的理念,引导着广大党员始终走在科技的最前沿,最新的政治理论、科技知识、致富信息等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及时查找到。二是党员学习教育更具主动性。现代信息网络资源相当丰富,为基层党员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广大党员能从网络资源中寻找到鲜活的教育案例、党群的共同语言、先进的管理理念,保证了学习教育活动贴近时代、贴近党员、贴近生活,增强了党员学习教育的主动性。同时,学习教育的方式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加激发了党员获取知识的兴趣,促使党员主动参与学习。三是党员学习教育更具互动性。网络因其便捷性、互动性、平等性和多元性等特点,日渐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重要信息来源、知情渠道和表达平台。四是党员学习教育更具实效性。党建信息网络平台充分满足了党员干部的需求,既可以让党员干部根据自己所需及时到“网上党校”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提高党性修养;又可以组织广大党员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新成果,指导生产生活实践;还可以通过网络收看电视精品讲座节目,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党建网络真正成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辅导员”、“活字典”,使党员学习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传播媒介的相互融合也给新时期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是党员素质面临挑战。在传统的党员教育过程中,党务工作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在党员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和认可。然而,在网络时代,部分优势丧失了,一些党务工作者由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和技能知之较少,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心有余而力不足,信息化网络的发展对党务工作者素质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量的信息,对党员个体素质、党性修养也带来了挑战,要求广大党员甄别有效信息,拒绝信息污染。二是主流思想的地位面临挑战。由于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使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进入党员的眼界,一旦出现热点问题,与此相关的信息寻访及讨论数量都会直线上升,速度之快、影响之大、范围之广都是无法想象的。这种完全开放的、互动式的传播,使政府对个人思想行为和制约机制发生了变化,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三是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传统党员教育是组织通过行政命令和纪律约束对党员进行党性和思想道德教育,强调的是服从和统一,而互联网则强调大众参与和互动交流,使人机对话成为可能。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包含了某些虚拟和不可知的因素,使受教育者不再轻易接受灌输性的强制教育,而是要求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受教育者的这些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党员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二、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认识上重视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特别是乡镇、村党组织书记认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一些乡镇党委都把工作重心放在招商引资、征地拆迁、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信访维稳等方面上,而疏于抓好党员教育这一“主业”,造成对党员教育工作领导不力、组织不力,有时虽作了部署安排,但在具体落实上不到位,而督促检查也流于形式。另外,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以及疏于经常性的教育管理,一些党员的党性观念弱化,价值取向扭转,造成对接受党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重视不够、兴趣不浓,甚至个别有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教育培训。 (二)教育培训上创新不足。从实际工作和调研来看,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抓党员教育培训中普遍存在着方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单一、需求过于笼统、手段过于陈旧等问题,多数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缺乏创新观念,缺少创新手段,造成党员对主动接受教育培训难以产生吸引力。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学习培训的随意性很大,一年中学什么、怎么学、学多少都没有明确规定。个别党组织只强调学习的次数,不看内容是否实际,导致理论学习多限于读文件、念报告。多数农村党组织只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对技能培训组织甚少,而农村党员最为迫切需要的技能培训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另外,多数党组织都把教育培训精力集中于在职党员或固定党员上,而对无职党员、离退党员、下岗党员、流动党员等,缺乏有效的创新手段来加强教育培训,造成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全面性。  (三)党员队伍上共性不一。伴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呈现出多元化、多极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员主体的宽泛化日趋明显。有机关和企事业党员、“两新”党员、学生党员、复退军人党员、农民(农民工)党员等。二是党员构成复杂化程度增加。年龄构成复杂化、职业构成复杂化、收入构成复杂化、经历差异复杂化等。三是党员流动无序化速度加快。流动频率、流动速率、人户分离等明显增快。四是党员素质差异化幅度拉大。文化水平差异、价值观念差异、宗旨意识差异等明显增大。五是党员需求多样化逐步显现。下岗党员、学生党员、复退军人党员要创业就业、解决生计,迫切需要技术、技能培训;离退党员、老党员长期有时间多余,迫切需要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用;“两新”党员从市场经济、利益取向出发,迫切需要掌握市场信息、经济知识、行业知识;农民工党员迫切需要稳定居所、工作场地及子女就学、就医,等等。这些都促成党员队伍共性不一,导致党员教育培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存在着难点和瓶颈,而破解这些问题的手段和措施仍不够有力。  (四)工作机制上保障不力。一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各乡镇、村的党员培训经费,视各乡镇财政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不同而不同。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乡镇党员轮训课堂尚未配备专职的教员,兼职人员的变动性很大,有些兼职人员由于自身的理论水平不高,对培训业务不熟悉、不精通,有些主观上想抓好党员教育工作,但显得力不从心,导致乡镇党员轮训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党务干部力量薄弱。多数乡镇党委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等不能专职从事于党务工作,受其它工作的牵涉较多,影响精力。多数村党务工作者因受自身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工作视野等影响,无法创造性的开展好党务工作,抓党员教育培训存在薄弱环节。四是责任机制落实不力。多数基层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都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虽有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但多停留在书面文件上,而在实际中却疏于督查、考核,造成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抓党员教育培训存在侥幸、懈怠心理。  三、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建议  推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全面落实好《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对于加强新时期农村党员教育工作,针对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增强党建责任意识,树立“一个观念”。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是近年来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党的建设虚化、党组织地位和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甚至极个别村党组织还存在着长期不开展党内活动、不进行党员教育等现象,严重丧失了党组织在党员和群众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 ”的责任意识教育,通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分级负责的责任落实体系,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激励办法等,有效促进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牢固树立党建“主业”观念。同时,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又是推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开展党内活动最为直观、最为有效的载体。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组织保障。抓好党的建设,特别是抓好党员政治思想和素质能力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在增强党建主业观念中,把抓好党员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放到同等重要位置,均衡用力,同等考核,坚决杜绝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现象。由于党员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纪检、组织、宣传、统战等各级党的工作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打总体战的思想,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要共同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发展、协调发展。  (二)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力求“两个转变”。一是要实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过去,由于农村基层党员素质不高,我们习惯于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政治理论、党的知识等灌输性教育。这种单调、封闭的教育培训,容易使农村党员感到乏味,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现在,农村党员观念逐渐更新,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村党员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异地教学等模式,实行开放式教育培训。比如,充分发挥各类示范培训基地作用,把课堂搬到基地里,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增加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组织党员到其他发达地区的培训基地进行异地学习等,开阔眼界、转变思维,切实促进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二是要实现由传统式向现代化的转变。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用于党员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日益丰富。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党员电教手段日趋成熟,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基本覆盖到各个乡镇、村。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它快捷、方便、灵活、实用的优势,通过视频点播政教、科教、文教等类节目,把各类专家“请”到农村党员的家门口,“面对面”的教授知识和培训,实现“零距离”接触,有效促进党员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  (三)坚持做到有的放矢,突出“三个特性”。由于农村党员的特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取得明显成效,必须选准切入点,抓住根本点,把握结合点,做到有的放矢,突出在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一要选准切入点,确立新思路,切实增强教育的时代性。新时期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赋予时代性,把教育的切入点放到引导教育党员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来,在落实教育培训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和实践锻炼,紧贴当地实际,促使党员增强责任意识,牢记使命,践行宗旨,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二要抓住根本点,充实新内容,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将增强党性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比如,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政策的教育,引导党员明确奋斗目标,争当宣传执行政策的排头兵;进行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教育,引导党员破除思想障碍,争当创新创业的先行者;进行党性党纪党风的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争当“三个文明”建设的服务员;进行实用技术技能的教育,引导党员开展创业就业,争当“双带”行家里手。三要把握结合点,改进新方法,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党员教育既要借鉴好的教育形式,又要选择灵活的载体,更要善于探索新的方法。在推进党员教育培训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拓宽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抓好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探索建立大规模教育培训党员工作新机制,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真正把党员享有接受党的教育培训权利与履行学习的义务落到实处;坚持全面覆盖与分类施教相结合,教育培训既要覆盖到每个党员,又要突出重点,根据党员的实际需求,分类施教,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坚持教育培训与搞好服务相结合,突出以人为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在教育培训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 (四)着力破除瓶颈问题,达到“四个实现”。 一要打破属地管理制度,实现党员管理模式网络化。依托中国共产党党内信息系统建设,在对每名党员基本信息进行采集的基础上,建立“党员信息查询系统”,在区域内实现网络闭环管理。探索在区域内实施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网上转接”的办法,进一步简化党组织关系转接程序。二要打破制度管理传统,实现农民工党员管理人性化。建立农民工党员“一对一”的对接互动制度。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等形式积极加强沟通,有效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对接联系卡等,督促对接党员间的相互沟通,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就业和思想情况。建立农民工党员权益保障服务机制。积极帮助农民工党员家庭搞好生产、照顾好“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让流动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解除后顾之忧。建立流动党员双边互动管理机制。探索以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签订流动党员管理协议的方式,委托流入地党组织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加强基层乡镇(村居)党员服务中心(站)建设,采取发放“困难联系卡”、开通“农民工党员服务热线”等,在教育培训、法律维权、生活保障、困难救助、突发事件协调处理等方面,切实服务好农民工党员。三要打破城乡界限,实现党员教育系统城乡一体化。打破固有的城乡分割的党员教育方式,实行教育组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系统化。“教育组织系统化”,即建立以党小组为基本单元、以支部为核心、以党委为重点、以相邻党组织为拓展、以不同行业和领域党组织为延伸的党组织教育体系,通过联席会议、定期交流、互上党课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的互通共享。“教育内容系统化”,即在保留基层党组织不同行业和地域特征的教育内容的前提下,制定符合省会中心城市新城区建设和小城镇综合试点改革建设为特征的党员教育内容体系。“教育方式系统化”,即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终端系统,实施网络教育;开展参观学习、案例教育、技能培训,力避空洞乏味的说教。四要打破地域界限,实现党员发展区域全员化。改变过去只按辖区户籍分类发展党员的传统模式,把视野放宽到本辖区内流动人员中,大胆探索“异地发展”和“就地发展”相结合的党员发展工作机制。社区党组织要重点突出在“农民工”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农村党组织要瞄准在“五大员”(篇二)面对基层党员集中教育培训难,尤其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相对薄弱,是当前影响党员队伍素质提升的难题。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如何利用网络、电视、手机、微博、微信等信息网络技术搭建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解决基层党员教育培训难问题。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调研的有关要求,我县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采取查阅资料、座谈访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听取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对我县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湘西南,面积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辖3个街道、20个乡镇、1个管理区,334个行政村和28个社区。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增强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党员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我县于**年7月创建了**党建网站,**年1月在**电视台开设了党建电视栏目,**年探索建立了**县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平台,开办了**党建手机报,**年开通了“**党建”腾讯官方微博、新浪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构建了网络、电视、手机、微博、微信等系列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创新教学手段,构建“全维度”学用平台。利用网络、电视、手机、微博、微信等信息网络技术搭建党员教育新平台,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一是办好党建网站。**党建网自**年7月建站以来,不断完善拓展网站功能、丰富网站内容,已成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政策的新载体,进行党员教育管理的新窗口,展示创新成果的新平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桥梁。多次对党建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努力将网站打造成为网络党建的信息平台、创新平台、学习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舆情平台。10余年来,**党建网信息发布量和点击率稳居全县各类网站前列。二是开设党建电视栏目。利用电视媒体普及率高、影响力大的优势,坚持突出**本土特色,打造**党建品牌电视栏目,设立党建动态、时代先锋、身边榜样、微型党课四个子栏目。于每周一晚上黄金时段首播,主要播放党建新闻、先进典型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身边的感人故事。目前,已连续播放254期,收看的党员群众达120万余人次,社会反响良好。三是创建手机信息系统。利用手机信息即时、互动、直达等特点,申请专用号码,率先在全省县一级建立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将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建要闻、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政策等编辑成**党建手机报定期发送给全县党员。依托这个平台,全县党员可以及时向县委组织部反映基层情况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县委组织部可以及时掌握基层党员情况,倾听百姓呼声,服务人民群众。开通至今,共向全县党员发送党建信息3500余条,收到反馈意见和建议1200余条。四是开通微博微信平台。为充分发挥微博、微信主动性高、针对性强、信息传递快等特点,**县开通了“**党建”腾讯官方微博、新浪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一个服务互动平台,网友可以通过关注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并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功能获取所需的信息。只要随时随地掏出手机,党员干部群众就能够了解到最新党建资讯,真正为全县党员干部搭建在线学习交流的新平台,将党员教育融入生活,达到学习培训方便、快捷、实用的目的。 (二)紧贴学用需求,构建“全内容”培训体系。从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和服务农村发展等方面着手,注重以先进典型、优良传统、红色文化启发、教育、引导党员,以种养技术、信息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把握形势政策,深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党组织负责人带头学,广大党员集中学,基层站点组织群众穿插学等方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组织全县3万多名党员集中观看《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榜样》等专题视频,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为民服务意识。二是突显地方特色,加强县情乡情教育。充分利用红军长征经过地、“雪峰会战”主战场、蔡锷将军故里等县内红色资源,开展“参观英烈、感悟忠魂”、“重走红色路线、重温入党誓词”等系列活动,增强党员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和穿透力。深入挖掘本土先进典型,加强“乡土课件”的开发,先后拍摄制作《瑶乡脊梁》、《雪峰之子袁玉辉》、《我身边的抗战英雄》、《宝瑶村的蜕变》等20部颇具**特色的本土课件,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可亲可近性,丰富了教学平台内容。三是服务农村发展,构筑远教实践阵地。始终坚持把远教示范推广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加快远教设备更新升级,确保远教站点学用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学用典型,建立学用实践示范基地,激发干部群众有效使用远教平台。 (三)完善制度机制,构建“全媒体”运行体系。坚持把制度和机制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党员教育全媒体平台运行上逐步探索建立了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实现了规范高效运行。一是完善机构编制与经费保障机制。**年更名为党员教育中心,机构编制增加到5人,平台采取一人一平台负责制。平台运行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和党费补助。二是建立信息发布与共享机制。党建网站、微博、微信信息一天一更新,党建电视栏目、手机报一周一期,各平台之间既突出特色,发布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内容,又注重强化联系沟通,对重要信息、重大题材共用共享,形成了协同配合、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审核把关机制。各平台都建立了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从信息的采编、初审、终审到发布各个环节,实行专人负责,确保零失误。四是建立选题策划机制。定期召开选题策划会,围绕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社会热点进行分析,研究策划不同阶段的信息选题,力争各平台每期有亮点、每周有看点、每月有重点。五是建立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开展征求意见、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搞好需求反馈和满意度测评,实时掌握党员群众学习需求和学用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员教育平台的内容、形式和功能,使之更能吸引人、影响人、引导人、帮助人。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现实需求。虽然全县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势头良好,但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一)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据初步调查,少数党员干部对加快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发展的思想认识不足。一是对信息化工作概念认识不清,认为信息化就是买几台电脑,牵几根网线而已。二是对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将认识提高到信息化工作是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上来。三是对信息化提供的基本功能认识不足,在信息化软件的应用上还不熟练。 (二)基层领导干部对党员教育信息化重视不够。调研中基层党员干部反映,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把党员教育当作“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上面推一下,下面动一下。一些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仅仅把信息网络作为党员教育的一种手段、一种载体,简单地把传统的党员教育工作搬到网上,“新瓶装旧酒”,存在“重项目建设、轻系统维护,重网络建设、轻业务创新,重硬件设备、轻软件开发”的问题。不少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员教育客观环境的深刻变化认识不足,受传统思维定势局限,习惯于按照老经验、老套路开展党员教育工作,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适应和融入信息网络时代。(三)落实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度不到位。在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党员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制度空白点。特别是在考核评估方面,传统教育方式以集中学习、讨论为主,考核评估相对容易。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多种途径对党员进行教育,解决了“用什么方式教育”的问题,但是对“学的效果如何”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衡量学习实效性的评估体系有待研究建立。(四)信息化工作人才队伍还不健全。目前,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在软件升级、网络维护等方面往往不能自己解决,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专业人才较紧缺。同时,教育培训机制还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套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完整体系。四、思考与建议作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的产物,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展提升。我们必须紧贴时代脉搏,勇于开拓创新,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对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这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是节约教育成本、优化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党员教育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就必须要科学整合信息网络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以合作共赢的利益机制带动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远教站点和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媒体作为党员教育阵地,让党员不受时间、空间和个体差异的限制,时时处处都能接受党的教育。(二)进一步完善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党员教育系列平台这一载体积极发展和拓宽党员教育的新形式、新阵地、新内容,不断探索和创新党员教育的有效形式。通过开通“基层党建”、“信息动态”等各类栏目,积极搭建信息传递平台、学习交流平台、示范带动平台,及时将各种党建工作动态(如干部学习培训、干部考核、干部任免公示、各种通知、会议信息、先进人物和事迹等)传递给浏览者,增强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三)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与健全机制是加强信息化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工作创新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行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党员干部责任,建立目标明确、指标合理、易于操作、便于考核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职责分明、分级管理、分工协调的工作机制,促使广大党员用好、管好信息化平台,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充分调动一切信息网络资源,强化各级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采取课堂传授和实际操作演练的方式,切实提高其业务技能;同时,要建立农村党员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拓宽党员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在党费的使用上要重点向党员教育倾斜,多渠道地完善党员教育保障机制。 (篇三)为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大队党支部对全体党员队伍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当前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在深入探讨分析基础上,就下一步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当前党员教育工作基本情况截至**年5月底,监察大队党支部共有党员21人,大专以上学历21人,占党员总数的100%,35岁以下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9%,女性党员3人,占党员总数14%。近年来,大队党支部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突出“建、学、管、用”的要求,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使党员教育工作步入良性轨道。(一)党员队伍政治理论素养较高通过落实学习日制度,举办学习班、讲党课、读书活动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宗旨、纪律和优良传统作风等教育。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教育,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关键时期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表现突出,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决策、提出建议意见,其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党员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正视的是当前新形势下,由于党员队伍的现实思想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基层党员教育情况与党的建设各方面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抓具体的工作业务才是重点,因而对党员教育工作开展不力。从党员本身来看,部分党性观念不强、思想素质不高的党员认为党员教育工作只是为了在政治上增加一种“经历”,重在参与,不在结果,因而对党员的各种教育工作采取“混”的态度。二是党员教育工作不够系统规范。1、党员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往往是只强调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布置什么学什么,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教育内容与本单位工作实际联系不密切,教育往往处于应付状态,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也有损党组织形象。2、党内活动的开展不够正常。常年很少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使得机关党建缺乏生机和活力,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内活动的独立性和党内生活的政治性。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机制缺乏。由于缺乏科学、量化的考核办法,在个别支部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依然存在,党员教育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没有形成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长效管理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还缺乏一些监督辅助的措施,无法对党员教育的效果进行准确评估。三、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的思考和建议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保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意见》,针对基层党员队伍教育实际,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注重狠抓落实。提高思想认识,以党员教育促党建,以党建促工作业务。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防止党内组织生活的随意化,确保党内组织生活的严肃性,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二是加强阵地建设,为开展党员教育打好基础。完善教育阵地,对党员教育的活动场所、教学设备、基础设施等进行具体的规定,不断加强对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的建设。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形式、方法。努力在党员教育活动的主题化、系列化上下功夫,探索党员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子,开发出个性化、特色化的活动项目,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四是抓好集中培训。结合本单位党员工作实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培训,调动党员参加学习培训的内动力。坚持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的集中学习。在抓好集中学习培训的同时,加强党员自主学习,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倡导党员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交流学习成果、表彰学习标兵等形式,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篇四)党的十八大指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近年来,我县全面落实中组部《**—**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省、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全县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探索和建立党员教育长效机制。一、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贯彻**—**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实施意见》(一)主要做法和成效近年来,我县对照上级要求,以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为目标,强化措施,拓宽途径,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坚持强化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在县委领导下,由组织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全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系。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党校等组成。联席会议由县委组织部召集,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集中解决党员教育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对基层党组织落实党员培训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是坚持创新形式,增强培训工作的灵活性。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注重在实践中创新培训形式,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进一步调动党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在教育培训形式上,主要采取“三个结合”,即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把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对党员领导干部,主要采取组织调训、举办讲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等措施,重点进行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工学矛盾突出,研发了睢宁干部在线学习网,印发了《睢宁县干部网络在线学习管理办法》,开创江苏省首家县级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对于机关单位的党员,利用“三会一课”和党员学习日等形式,重点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服务群众、业务知识和实用技能等内容的培训。对农村党员干部,主要由县、镇两级进行系统性培训。 三是坚持分类施教,增强培训工作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坚持分类施教的培训原则。重点抓好五大群体的教育培训。着眼于建设一支“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近年来,我县针对党员干部,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期,举办各类讲座30余场,培训党员干部**00余人次。在线学习干部超过了1500人,网站登陆量超过90万人次。着眼于建设一支“双强”型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近年来,我县为强化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培训2498人次,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96人次,非公经济党组织负责人培训563人次。开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大专学历教育函授班3期,共有124名农村党员干部入班学习。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抓好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以党员冬训工作为重要抓手,对全县基层党员进行培训。5年来,冬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县委中心组专题学习20余次,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超过1000余次。组建县、镇、村三级宣讲团,通过县带镇、镇带村、村带党员群众的宣讲,有效地扩大了冬训的覆盖面,每年全县4**00名党员干部参加冬训,参训率达到99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为基层党员日常自学提供学习资料,先后上传各类课件300余部。利用全县399个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这一载体,依托站点组织专题培训100余次。着眼于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能够担当重任的合格党员后备军队伍,切实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每年采用脱产集中授课方式,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邀请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等精干力量为其授课,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教育,解决为什么入党的问题。近年来,共有70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培训,其中,近3000名加入了党组织。着眼于培养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农村建设带头人,切实抓好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我县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工作中,对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县情、县史,熟悉风土民情,防止“水土不服”。同时,有计划、多形式的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理论、业务培训,着力把大学生村干部培养成“多面手”。近年来,我县先后举办大学生村官高级研修班、大学生村官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大学生村官来料加工经纪人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培训班等不同班次20余次,培训大学生村官**余人次。(二)存在问题一是党员教育培训时间难保证。主要体现在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中。这些党员白天大都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也有相当部分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工学矛盾问题较为突出,专门组织集中教育培训难度更大。二是党员教育培训的形式不够灵活,缺乏吸引力。很多常规的党员教育培训主要还是以读报、读文件或观看一些电教片为主,政治理论学习没有与业务能力提高很好地有机结合,形式也比较枯躁单一,党员兴趣不大,难以收到实效。三是党员教育培训保障机制落实不够。总的来看,党员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上还是比较有限,特别是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阵地建设相对不够,师资力量薄弱。四是党员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不力。当前,纪检、组织、党校、农业、科技等部门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各自独立为战,不能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三)经验启示一是党员教育要坚持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坚持党性是对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因此,党员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进行党性教育,这个核心一定要坚持。 二是党员教育要突出党员这个主体。在党员教育管理中,要尊重党员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党员学习自主性。没有自主性,就没有了动力,也就是没有了“内因”,所以要突出党员这个主体,增强党员教育的自主性。三是党员教育要抓住灵活这个关键。党组织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善于搭建具有吸引力的平台,抓住灵活这个关键,既要有灵活的学习内容,又要辅之以灵活的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参加教育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二、当前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内容新挑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员教育工作抓的不紧,对开展的教育活动、督促检查流于形式。从党员自身来说,也存在一些党员党性观念不强,思想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等现象,缺乏接受教育的自觉性,不重视理论学习。二是党员受教育不平衡。近年来,我县围绕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办了很多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甚至送出去学习,他们的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但是我县共有4**00余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21000余名,占到46﹪,这其中还有很多长期外出务工,他们参加培训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导致教育培训很不平衡。 二是党员思想日趋活跃,对教育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比如网络、微信、易信等等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党员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快。这在开阔党员视野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导致党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传统教育培训模式和内容越来越“看不上眼”。三是党员教育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比如,一些单位学习培训的随意性很大,有些党员随意缺席“三会一课”、培训班无故缺席迟到等现象还比较严重等等。但是这些现象往往都是不了了之,党组织缺乏有效的手段,不利于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党员教育培训成了纸上抓培训,以致于培训流于形式,不能取得预期效果。三、贯彻落实《**—**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思考、打算及建议(一)思考和打算《规划》体现了中央关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最新精神,是做好今后5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遵循。为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我们将围绕“一二三四”做好工作。1.把握一条主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规划》中指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继续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能力。”这为我们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航向,因此,我们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住这条主线。 2.实现两个全覆盖。实现党组织开展培训全覆盖。明确各级党组织教育培训的责任,确保各级党组织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日常重要工作,结合实际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党员参加教育培训全覆盖。通过自学、集中培训、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教育培训,确保全员参加教育培训。3.抓住三个重点。抓住重点人员。在保证党员教育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农村党员、新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和流动党员等群体的培训。抓住重点内容。一是加强党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培训;二是加强党章、党的基本知识、党史和党风党纪教育培训;三是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培训;四是加强业务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抓住重点形式。在坚持主题党日、“三会一课”、集中培训等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舞动乡村”、微课堂等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远程教育站点进行升级改造。鼓励党员参与微信、易信,不断探索党员教育培训的新途径。 4.强化四点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党员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宣传部门、党校等负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安排部署、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将党员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强化师资保障。从纪检、组织、党校、农干校等部门选拔优秀人员担任讲师,选聘具有“睢宁特色”的“土专家”、“致富能手”充实专兼职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党员教育师资库。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培训资源,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使教学场所、教学方式以及师资力量等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共享。三是制度保障。按照组织结构和管理权限,一级对一级进行定期的党员教育培训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采取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有效形式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群众评估。建立健全党员集中轮训制度,保证党员的参训率。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党员教育培训效果。四是强化经费保障。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专户,党费向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倾斜。同时,通过财政、组织、涉农部门、党校、镇、村各出一点、个人出一点、其它渠道筹一点的办法,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基金,切实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二)对制定《江苏省贯彻落实**—**年全国党员教育工作规划实施意见》的两点建议1.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细化分工。《规定》指出要健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宣传部门、党校等为成员单位,负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安排部署、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但是还比较宏观,建议对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便于基层操作。2.明确经费保障来源。《规定》提出要建立稳定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各级党委留存的党费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议能将经费保障更加明确,比如要建立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来源渠道,额度多少,都能有个明确界定。(篇五)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面铺开以来,在提升党员干部群众整体素质、加速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党员干部教育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势在必行,根据**实际情况围绕“让党员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要求,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自查自纠、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对**县11个镇199个远程教育站点的设备网络、管理使用、学用情况进行调研,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一、基本情况**县建成远程教育终端站点199个,其中,镇党委站点11个,行政村站点173个,社区站点15个;电信模式站点153个,卫星模式站点37个,有线电视模式站点9个;我县终端站点覆盖党员总数11265人,其中,镇党委站点党员数463人,农村站点党员数10145人,社区站点党员数657人;终端站点长期外出党员1240人,外地流入党员238人。我县终端站点应参加学习的党员总数10263人。二、新形势下**远教站点存在的基本问题(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工作开展难。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远程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镇党委领导片面地把经济工作看成是必须抓好的硬指标,是工作的中心,认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可有可无,与经济工作关系不大,无暇顾及远程教育工作,造成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处于无序的状态,开展比较滞后。 (二)学用计划落实不到位。大多数站点每月计划集中学习的次数是2次,不少于3小时,在如此宽松的标准下,某些站点一个月的开机次数仍不达标,数据显示,被抽样的80个站点中,31%的站点上半年开机时长不足3小时。据某些村干部反映,课件的集中收看学习大多选择在村委班子集中开会时,有时也组织党员进行收看,一般农民群众却很难收看到远程教育的节目。个别担任站点管理员的村干部为了机器设备的方便管理,避免出现故障问题,甚至因噎废食,减少课件的播放次数,使远程教育平台成为村里的摆设。(三)技术力量欠缺,后备人才匮乏。管理员不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维护及节目的点播流程,对机器的微小故障束手无策,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尤其遇到村两委班子换届,管理员也跟着变动,部分管理员经过培训后仍难以顺利承担日常的“管学用”工作。这使得现代远程教育无法发挥出产学研相结合的优点,极大阻碍了远程教育站点科学性、有序性管理的实现。(四)符合我县实际的“乡土教材”较少。据群众反映,省远程办播出的节目内容丰富、栏目较多,更新及时,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但一些课件的内容远离当地的生活、生产实际,尤其是实用技术栏目,受调查群众中,有78%的群众希望通过远教平台了解全县的生产发展情况、自身所需的农业技术及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行情等等,但课件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极大地削弱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希望看到实用性更强、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教材”。 (五)管理不够健全,部分站点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和故障问题。主要表现在设备时常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行,却不进行及时维修;某些设备超期服役,却不进行及时更换;内区站点长期存在电视设备被偷等问题,此外,卫星、有线站点设备的维修工作举步维艰,维修周期过长,一旦出现故障,日常学习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六)培训效果不够明显,党员群众学用转化能力弱。站点管理员对培训的认识不足,认为培训就是搞形式、走过场,大部分管理员消极应付,培训不积极参与,经常请其他村干部代替出席,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上课秩序不规范。培训过后,一些管理员仍对远程教育平台的内容及点播流程似懂非懂,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更是一知半解。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足。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站点管理员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看到远程教育对加强基层党组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远程教育就是放放片子、做做记录、摆摆样子,为了应付检查就做一点,没检查时就无人管;个别党员干部认为远教工作太超前,农民群众缺乏科学素质和学习意识,抓远教工作没有多大意义,甚至觉得远教工作见效慢,是一项可抓可不抓的任务,对远程教育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部分农民群众也反映由于大部分时间忙于农活,某些集中培训没法参加。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远程教育工作时受阻滞,难以真正实现党中央“传声器”、引导农民发家致富的最初目的。 (二)现实条件限制导致人员配备的不合理性。对选择基层站点管理员,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标准,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单调,难以留住年轻工作者,而土生土长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各地管理员的选择只能屈从于现实条件的限制。目前大部分的站点管理员均由村干部兼任,年龄结构偏大,统计发现,在接受调研的80个站点中,年龄结构在“40岁至55岁”的管理员占82%,由于平时事务繁多,一人身兼几职,工作上难免顾此失彼,不能完全专注于远程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此外,能力素质不一、文化水平较低,也造成许多站点的“管学用”水平普遍偏低。(三)课件开发制作的能力较薄弱。一是在开发制作课件前不深入实际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导致开发的课件偏离发展实际,且课件学习属于单向性的传播模式,某些实用技术栏目专业性较强,一旦和群众的日常需求相去甚远,则何谈学以致用;二是资金短缺,为尽可能节省资金,课件的制作过程难免“缺斤少两”,课件制作的整体水平被明显拉低;三是由于群众的文化水平有限,点播戏剧、电影类娱乐性节目较多,点播政策、法律和实用技术类的节目较少,加上个人的接受能力、喜好不尽相同,开发制作的课件众口难调。 (四)全县的站点布局广、数量多,管理难以到位。一是许多设备的维护更新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加上各镇(村)没有针对站点日常维护的专门经费,使得管理人员对站点的维护工作采取得过且过、放任疏忽的态度;二是由于站点建设在各镇(村),地理位置分散,监管辐射范围较广,责任界定不够明晰,管理存在漏洞;三是一些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加之缺乏相关的防火、防潮、防盗应对措施,致使设备的维护、防盗工作做得不到位;四是由于电信公司业务繁忙,故障站点的维修周期较长,甚至不维修。(五)培训缺乏创新性、有效性。一是培训以室内授课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管理员的学习热情;二是培训批次较少,导致一次课程聚集的人数较多,培训效果不佳;三是培训过程无硬性的组织纪律,缺乏严格的培训管理规定,导致个别站点管理员经常缺席或签到后中途离场;四是由于管理员素质能力、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此种“一视同仁”式的培训模式难以适应培训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五是缺乏相关的考核评估约束机制,培训效果难保证。四、新形势下发挥远教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注重学用结合,着力提升党员群众素质。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党员结构更加复杂,党员流动日益频繁,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尤为重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当作重中之重,通过改进培训形式,增强教育效果,促使广大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要突出主题。党性是指引党员行动的内在动力。当前,党性缺失问题是我党面临的最严重的现实问题,党性缺失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加强党性修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党员教育培训要始终突出党性教育这一主题,在培训内容的选取上,要侧重于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组织纪律等方面内容,同时,要把党性教育作为一项永久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二要分类施教。农村党员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员组成,党员素质的差异决定了学习需求的差异,常规性集中式培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必须按照年龄阶段、文化水平、行业性质等标准划分党员类别,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分类培训、专题培训,着力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对于年轻党员,要重点开展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理论培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他们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对于年老党员,要重点开展时事政治培训,鼓励他们与时俱进,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三要不拘一格。长期以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只停留于视频教学,相对传统的“课堂式”教学虽然有所改进,但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导致广大党员学习积极性呈现出下降趋势。要进一步增强党员教育的系统性和灵活性,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网络、电视、手机微信等媒体相结合,与“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村干部学习日”等制度相结合,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立体式、交互式党员教育体系。比如,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时,先组织党员学习观看革命题材远教节目,再到红色教育基地切身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历程,或者开展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强化学习效果。 (二)强化组织管理,引导党员群众观看学习。农村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实施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干部得力与否,直接影响“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在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上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培育出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车头”式队伍。一要加强思想教育。近年来,受不良风气影响,农村干部队伍难免出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等状况,一些干部私利至上、权力至上的价值观成为了阻碍农村发展的“毒瘤”。解决农村干部思想认识问题要对症下药,突出教育性和警示性。团结意识不强,就集中一段时间专门组织学习增进班子团结的内容,廉政意识淡薄,就组织学习反腐倡廉内容,以追求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效果。同时,还要全面调理,突出启示性和导向性。每次组织学习都安排一些农村干部先进典型类节目,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村干部树立起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积极投身到为群众干事中去。二要加强政策教育。干工作需要政策引路,一个不懂政策的干部,工作时无异于盲人摸象,村子发展必然难有起色。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扮演好“传令员”和“教导员”的角色,以影音形式代替文件形式,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代替单纯的理论灌输形式,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直观、形象地传达到基层一线,提高农村干部的政策掌握水平和运用水平,增强农村干部对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通盘考虑意识,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发生。三要加强能力教育。农村问题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村干部如果不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就难以胜任。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从农村工作需要出发,为农村干部传经送宝,增强农村干部治村理政能力。农村干部题材的远教节目大多以开展工作为主线,在宣传主人翁的典型事迹的同时,介绍了诸多先进的治村理念和具体工作方法。因此,在组织学习时,要引导农村干部学会结合本村实际和自身工作,学会发掘亮点,学会参考借鉴,学会举一反三,能够将先进经验化为己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坚持传帮带扶,带领党员群众增收致富。农业生产技术是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拥有丰富的农业技术类资源,只要做到宣传发动到位、技术培训到位、配套服务到位,就一定能够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一要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要充分尊重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异想天开、盲目效仿,要结合本地的产业结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情况,选取适合在本地发展的农业产业进行培训,在对新项目、新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后,再向农民群众进行宣传推广。另一方面,要做到因时制宜。农业技术培训要与农业生产时节紧密结合,与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保持同步,力争为农民群众的每个生产环节提供实时指导。二要学用结合。要实现农民效益最大化,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学用转化,推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形成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活学活用的良好态势。首先,要借助现代农业的成功案例,引导农民群众摆脱因循守旧思想,树立起发展意识、创新意识,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农民群众科技水平,并鼓励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另外,要探索实行“远程教育+实践基地+专家指导”模式,充分利用本地现有产业,大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定期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实践锻炼,增强农民群众学用转化能力,并结合农牧、科技等部门组建技术服务队,对农民群众的创业实践给予全程指导,提高学用转化成功率。三要示范带动。培养、选树一批学用转化先进典型,并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远程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效益,激励他们积极通过远程教育了解致富信息、增强致富本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人人学、主动学的良好氛围。(四)加强沟通交流,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当前党群干群矛盾日益凸显,党群干群感情渐行渐远。这不是因为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出现了问题,而是缘于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交流不畅,思想出现隔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此,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充当起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要注重搭建沟通平台。开展教育培训不只让党员干部群众学到了知识,也为党员干部群众创造了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与群众进行交流互动,通过交换观点、碰撞思想,达到统一认识、增进团结的目的。此外,村干部作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经常到群众中走访调查,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才能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走访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不但使村干部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家各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也能使广大群众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另一方面,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旨在惠民生、赢民心,不仅要改善群众的物质生活,还要改善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因此,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经常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组织休闲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让群众乐在其中,其仇官心态就自然得到了缓解,党群干群关系也会随之得到改善。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6篇)(篇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县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形势、新要求,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坚持以底线思维保基本,以发展思维促提升,以均衡理念补短板,以钉钉子精神破难点,贯彻落实“抓规范、抓精细、抓提升”的总要求,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学做结合、分类施策,规范党建活动载体。今年以来,**县以“亮星展旗强堡垒1234党建工程”为总揽,打造**党建品牌。创新开设**县“书记示范课堂”和建立健全“主题党日+”长效机制,以党建活动为载体助推全县各项领域追赶超越。 我县紧紧围绕组织工作追赶超越目标要求,以“五抓五解五提升”为抓手,以突出一个重点(亮星展旗强堡垒)、着眼两大目标(党员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遵循三大原则(落实、深化、提升)、着力四项重点(党建责任清单化、队伍建设系统化、运行保障信息化、考核评价标准化)为思路,以“亮星展旗强堡垒1234党建工程”为主轴线,不断延伸各项党建活动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开展。结合我县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创新开设“书记示范课堂”,通过定期举办“书记示范课堂”,推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定期组织讲党课、听党课、评党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追赶超越新形势下,对标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主题党日+”长效机制,是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主题党日+”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激励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  (二)整建结合、分类对标,规范基层制度建设。  为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全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深化“亮星展旗强堡垒1234党建工程”搭建的有效平台,我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党员“一书一册四本十一台账”通过建立和落实“一书一册四本十一台账”,着力推进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标准化和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运行,真正树立起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使基层党支部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中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使广大党员按照合格党员“四讲四有”标准,真正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进一步筑牢党的队伍基础。 (三)选育结合、分类管理,规范党员干部队伍。强化“头雁培育”,分期分批培训村“两委”负责人、“第一书记”。5月5-5月7日,我部联合县委党校、县扶贫农发办对全县65名贫困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和队员共计200余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以加强贫困村干部队伍建设为目的,突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5月19日我们又组织全县基层党支部书记结合贯彻落实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召开了一次专题培训,共计240余人参加;5月27日,在**宾馆礼堂举办全县村(居)委会主任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学习村级民主管理与村务公开促进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通过这几次的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村级干部的党建理论水平和推动精准扶贫的业务能力,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组织和队伍基础。今年以来,制定《**县村干部管理七项制度》,配套《村干部坐班规定》,进一步修改完善《**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强化履职考核、突出细化管理、夯实工作责任。另外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库”和“两推一定”选人用人程序,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需求”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全县8镇134个行政村共储备后备干部人才1072名,极大激活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建强基层储备了人才力量。(四)鼓励激励、分类统筹,规范党建保障体系。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基层经费保障得到不断加强,建立健全了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大了投入力度,健全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县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保障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规范村干部补贴的实施意见》精神得到全面落实,推动村级组织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的正常化,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县**年共拨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446.5万元,拨付现任村干部补贴2075元,共1232名在职村干部领取工作补贴,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3月17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到村任职第一书记和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人员管理激励工作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经费已经逐级拨付到各村账户,“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签字报账。二、存在困难及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村级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个别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在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被动地去做,抓得不紧不实不细。   (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基层党组织生活不能按期定时召开,有的会议效果不好,流于形式。特别是“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够好,不能定期召开会议,上党课。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和学历偏低,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懂党建工作的党夯工作干部和会经营发展的人才普遍较少。有些党组织党内组织生活不严肃,民主集中制和“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坚持不充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做得不好,对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手段少,组织党员学习教育方式单一、时间不保障,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三)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不足。仍有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不够,思路不宽,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能力普遍不足,工作方式方法不灵活,村级为民服务载体不多,作用发挥不大。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难度大,基层经费来源有限,工作推进较难。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意识不强,在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执行不力。三、对策建议结合全县组织工作实际,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总结吸收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开放的观念、创新的精神推进各项组织工作,进一步发挥组织工作优势,抓班子,带队伍,抓载体,求实效,不断激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热情,为推进**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全面规范建立基层党建责任体系。明确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明晰基层党组织委员会和书记、委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基层党建信访工作制度,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党建信访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度,细化职责内容和标准,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职责,推动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二)全面规范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做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建立村务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各基层党组织要明确建设目标,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创“五个好”目标。(三)全面规范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生活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对经济困难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其他需要帮扶的困难党员,从思想上、生产上、生活上给予支持和帮助。坚持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通过结对帮扶、设岗定责、社会公益、接待群众等方式,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制度,推行村务党务公开,切实改变干部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形象。 (四)全面规范基层党建工作考评。深化村级党组织“双述双评”活动,推动“双述双评”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对村级领导班子和村级干部的监督,激发基层班子和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创新建立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责任项目化”考核办法,对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5大责任36项指标”进行全面考核,表彰奖励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考核结果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考核发现的问题切实抓好整改落实。注:“一书一册四本十一台账”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实施。“一书”即《**县基层党建追赶超越规范化指导手册》;“一手册”即《党组织基本信息登记册》,“四本”即“三会一课”记录本、“第一书记”工作日志、“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工作日志、远程教育学习收看记录本。“十一台账”即党费收缴工作台账、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台账、信访案件登记台账、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工作台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管理台账、“四议两公开”公开台账、村干部坐班值班工作台账、主题党日活动工作台账、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改工作台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台账、述职评议工作台账。(篇二)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近年来,**省宣恩县根据农村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坚持以底线思维保基本,以发展思维促提升,以均衡理念补短板,以钉钉子精神破难点,明确“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要求,在推进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整建结合、分类对标,规范村级组织设置。按照有利开展活动、有效管理党员的原则,规范设置党组织、党小组,严格规范党组织换届、调整、变更,注重从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党员中选任村级班子成员,全县279个村党支部中,书记、主任“一肩挑”269人、占96.4%,“两委”成员交叉任职568人、占40.7%。围绕组织、队伍、活动、制度、保障等五大要素,整顿农村(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动态研判机制,落实包保整改“任务清单”,不断强化农村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力度和组织活动开展力度。围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和“五星”支部评选,抓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促进组织活动开展规范化、常态化,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整体提升。 (二)选育结合、分类管理,规范党员干部队伍。强化“头雁培育”,分期分批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推荐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全州学历培训,协调农业、扶贫开发等部门,围绕“烟、茶、畜、果、药、菜”等六大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实施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制定《宣恩县村干部管理办法》,配套《村干部管理细则》,拟定村干部岗位责任清单和履职尽责负面清单,并通过人脸识别考勤签到等方式,监督村干部值班情况。实施村级组织“三个一批”人才储备工程,自主研发村干部管理体系,实现村干部一人一档,选拔培养1120名村级后备干部,初步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数据库。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八项制度”,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新党员行业分布和结构比例,提升党员队伍整体质量。(三)学做结合、分类施策,规范党建活动载体。深化拓展基层党建“双指数”管理,严格落实“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执行“八事联动”程序,量化测评党员先进性,规范农村无职党员教育管理,化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将党员年度评议与年审制相结合,按照“有职党员星级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全体党员实行年审”的要求,把农村党员“年审”放在阳光下进行,按照年初计划、年中履职、年末评议的方式,变“双评”为“多评”,投票量化考评定级。实施农村党员致富帮扶计划,利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渠道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因资金缺乏而无法发展生产的困难党员提供信用担保,提升党员脱贫致富技能和保障。深化党建促扶贫攻坚,领导带头、干部驻村联户、党员承诺践诺,把组织活力转化为精准扶贫动力,把帮扶措施落到群众口袋里。 (四)奖补结合、分类统筹,规范党建保障体系。把加大党建投入作为强化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健全党建工作经费预算制度,把党建重点项目所需经费足额纳入预算,落实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补助标准,按照新建、改扩建分别给予20万、10万元资金标准进行补助。严格按标准落实村级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村干部待遇经费,做好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坚持党建工作优先研究、任务优先落实、经费优先保障的原则,每季度定期研究农村党建工作,列支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足额落实村主职干部待遇,村副职干部待遇提高到11844元,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年均报酬达5万元,村、社区办公经费分别达2万元、20万元。全面充实党建工作力量,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扶贫攻坚任务落实。二、存在困难及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村级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阵地建设资源整合相对滞后。随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不断推进,卫生、文体、教育等部门都在村一级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各项设施,但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设计方案,各自为战、缺少协调,资源没有完全整合,存在建设村级场所、完成村级建设任务的倾向,重复性投入较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二)农村党员干部力量相对偏弱。与日趋稳定的党建经费保障相较而言,农村党员干部力量薄弱的问题日趋明显,在村级组织,超过半数的村只有一名主职干部定补,且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身体偏弱”现象,影响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进而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重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更是凤毛麟角。 (三)村主职干部后备力量相对欠缺。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大部分优秀青年择业趋向非农岗位,居住趋向城镇集中,“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等留守群体)成为农村主体,村干部“无人可选、特别是无能人可选”问题日渐突出,加之部分村主职干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不高,获取知识主动性欠缺,对相关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以“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培训为例,在全县村(社区)主职干部培训结业测试中,80分以下的达83人,占比近1/3,**分以下的7人。三、对策建议按照基层党建“整乡提升、整县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建设过硬组织、打造过硬队伍、提供过硬服务、优化过硬机制、落实过硬保障、创建过硬标杆”为重点,持续深化“五个要素”“五个体系”建设,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整体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一是建立“头雁”培养机制,解决队伍偏弱问题。继续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加强村主职后备干部、村“两委”后备干部、党员积极分子的跟踪培养;制定从农村优秀青年到党员或副职干部,再到村主职干部的完整培训计划,坚持分类培训、分级实施,切实提高村党组织书记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其他同志参与议事的能力,通过一至两年的培养,全面实现能人治村目标;以带头人队伍建设为牵引,从严发展、教育、管理党员,推动“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规范化。 二是完善“联动”服务体系,解决服务偏难问题。健全以组织服务为主体、农村党员志愿服务为支撑、村民自我服务为基础的网络体系,以直接办、代理办、协助办为主要内容的县乡村一体化工作体系;落实县乡领导联系点、乡镇驻村国家干部“三在”、村主职干部坐班等制度,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探索推动电商经营模式在农村推广普及,形成以农村电商为主导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难买、难卖”问题。三是探索“基层”治理模式,解决管理偏软问题。抓好村主职干部的备案管理、制定村干部权力清单、完善村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完善村级治理的民主化和村级事务的阳光操作,构建以村干部绩效管理、村务监督管理、农村网格管理为一体的治理体系。以农村网格化建设为抓手,强化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加强农村抗灾救灾、环境治理、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四是落实“专项”资金投入,解决保障偏虚问题。建立财政资金专项投入机制、部门资金整合使用机制、镇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县财政每年确定一定数额的基层组织建设支持资金纳入年度预算,部门涉及与基层组织建设相关的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在稳步提高村主职干部待遇的基础上,切实解决村“两委”班子团队的保障问题;充实农村党建工作力量,坚持和完善组织制度,把精准扶贫和农村支部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下派第一书记、部门组团帮扶,助力支部转化升级,推动政策项目落地。(篇三)  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摆在面前,怎样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践者。因此,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按照“抓好一把手、带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队伍”的工作要求,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和培养,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同时重点实施好“双培双带”、“全程代理”、“建岗争先”等工程,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发展年轻有文化青年入党,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科技致富本领。一是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把那些年富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在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充实到党员队伍及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基层党员的学习和教育。加强基层党员的学习、培训、教育,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班等形式,让党员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市场经营规律、种养科技知识等,增强本领和办事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增产增收,增强村级集体实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新农村建设要突出经济建设,让党员干部先致富起来,带动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支柱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大办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实力。让村务活动、为民办事,有坚强后盾。没有经济作保障,村干部说话不响、办事不力、群众不服。四、加强村务规范管理  一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按照“五个好”标准建设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结合农村基层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制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加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严格执行村级事务民主管理“6+4”工作法,规范和落实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推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实行“村财镇管”,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理财,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和强化村级民主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确保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运行。三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篇四) 党的**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最近我们按照县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要求,采取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谈话、下发问卷等形式,对全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谈自己的一些浅显认识。一、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概况××乡党委下辖有2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9个,机关党支部3个,共有党员398人,其中35岁以下75人,**岁以上95人,分别占党员总数的18.8%、23.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4人,占76%,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8岁。通过调查,对全乡基层党组织进行划类分析,其中作用发挥好的党支部12个,占总数的63.1%;较好的4个,占总数的21%;一般的2个,占总数的10.5%,软弱涣散的党支部1个,占总数的5%,总体较好,略有问题。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近年来,乡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县委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我乡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以“三级联创”为重点的“五个好”系列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 1、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新思路。乡党委结合我乡实际,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的目标要求,以“美水之乡党旗红”堡垒奠基工程总揽全局,创造性的提出了“三抓三带三提高”的党建工作思路,即抓班子、带队伍、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抓典型、带全面,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抓形象、带作风,提高各级干部服务本领。去年以来,在班子建设上我们先后调整支部书记3人,提高了班子的整体水平,在党员中开展了“一帮二联三落实”(即帮扶一户贫困户;联系一户产业户,一户无产业户;落实三件在群众中有影响的好事实事)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强化了党员意识。2、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我乡把提高基层党员素质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从教育培训入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张槐湾村女党员雷新强自己带头种大棚富了,而且带动了全村蔬菜产业发展,去年她本人被省上授予“科技致富带头人”称号,成为全乡党员学习的榜样。3、强化制度建设,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章可循。乡党委坚持以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为根本,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村务和党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促进了党的生活正常化,规范化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4、建立领导党建联系点制度,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乡上10名科级领导每人联系2-3个村,联系点领导通过帮助所联系村建班子、强队伍、订制度、抓落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魏家沟村是党委书记的联系点,去年以来,通过联系点领导的高度重视,使该村建成了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投资三十余万元建成了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今年又在县乡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投资二百余万元,完成了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住宅的改造,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样板村,今年七•一该村连续五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农村党建工作开展的还很不平衡,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⒈“两个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总的来讲,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少数党员只顾个人小家庭,对国家和集体的事不管不问。有些年龄大的党员由于年迈体衰,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无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年轻党员虽然在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生机活力等方面占有优势,但这部分党员流动性强,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⒉ 个别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调查发现个别党支部存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发现了个别软弱涣散支部:如关河峪村党支部阵地建设零乱,半年以上没有正常开展组织生活。为此该村今年被确立为整建村,力争通过健全班子,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还有个别党支部班子不团结,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甚至互相拆台,使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损害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⒊部分村党组织班子责任心不强、有得过且过思想。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肩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一个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个别党支部成员尤其是支部书记事业心不强,素质能力较差,没有树立起干好党的事业、做好群众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上不思进取,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长期干一番事业的精神,导致班子弱化、工作散漫,上边政策不清、下边情况不明,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为群众长远谋福利的打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党员群众对其很不满意。⒋一些党组织面临后继无人现象。由于一些党支部不发展年轻党员,甚至不发展党员,加之一些年轻党员多又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导致部分村级班子年龄结构老化,新老接替困难,出现了“断层”现象。 综上所述,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尽适应。一些党组织和党员思想不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党员的自身综合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力,与群众有一定距离,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党组织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识不强。有的村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抓中心忘党建”,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两张皮”,有的是职能错位,履行党务职责较差。部分党员干部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把抓经济工作与抓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工作只重形式,不注重效果。三是部分村党支部工作思路不清,发展农村经济办法不多。一些村没有长期发展规划,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不能从传统种植结构中解脱出来,带领群众发展菜畜产业,走产业强村致富的路子。不能利用自然优势,培育壮大其它产业,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严重影响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四是个别村财务交接不清,遗留问题较多。有的村干部退下来多年,却因遗留问题连支部印章、电视等公物不能正常移交,群众积怨深,矛盾问题较多,新上任干部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有的村财务制度形同虚设,村民理财小组人员从没理过财,开过会,财务公开避实就虚,只是做个样子,问题越来越多,造成村级工作开展被动。四、对策和措施 1、健全组织,夯实基础。要真正做到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坚强有力,使村级党组织成为全村领导的核心,坚决要对一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结合这次村级党组织班子换届工作,把群众信得过,文化程度高,关心集体事业的人选进村党组织班子。“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因此,我们特别是要选准村党支部书记,按照乡党委提出的农村支部书记人选应达到“四种人”的标准,即知识上是文人,致富上是能人,产业上是带头人,群众中是贴心人,真正使村党支部书记成为群众的“领头雁”。并严格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2、创新载体,整体推进。继续坚持以“三级联创”、“顺排抓创建,倒排抓整建”、“双培双带”等活动为载体,并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开展“建设富裕××、争当创业先锋”和以“学理论、学技能,比党性、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以及农村党员“四懂四会四模范”等活动,创新党建工作思路,走内涵式党建路子,使全乡村级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推动一方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3、加快发展,促进和谐。要根据我乡实际,按照“川道村种菜,拐沟村养畜”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菜畜两大产业,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要以产业为支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进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堵住漏洞,消除群众疑虑,化解干群矛盾,要通过民主手段健全民主议事、民主理财制度。同时,要深入开展“文明和谐村”、“十星级文明户”、“新农村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和谐发展。(篇五)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和领导者,其影响力强弱,直接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我镇对全镇各支部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镇共有14个行政村,镇党委下设2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人,其中男党员比例为84.6%,女党员比例为15.4%,35岁以下党员比例为14.9%,36-45岁党员比例为14.8%,46-55岁党员比例为23.6%,56-**岁党员比例为10.5%,**岁以上党员比例为36.2%。目前全镇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难题。二、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镇农村基层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我镇农村“两委”班子素质不高,农民致富缺少好的“带头人”。农村老党员多、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增多,留守在农村的农民素质总体偏低,“两委”班子出现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党员发展后备力量不足问题。据调查统计,目前我镇农村党员队伍中,35岁以下的仅占14.9%,**岁以上的占36.2%;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8%,初中及以下的占58.1%。所以这些党员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要求,部分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发挥的不够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不能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二)组织生活缺乏活力。很多基层党支部,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往往满足于集中学习、民主生活会等,个别村甚至一年只召开一次党员大会,致使许多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了解,宗旨意识和纪律观念逐渐淡化。此外,由于多数党员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都是年龄较大的党员,大多数没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现象较为普遍。(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培训机制缺乏。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培训长效机制能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是基层工作新的尝试与探索,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同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基层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当前缺乏对村级基层组织队伍干部的执政、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四)基层组织干部后备队伍机制难以稳定。我镇外出人口流动量大,村级干部队伍中有大部分外出经商、务工,村级工作的效率难以保障,大部分青年农民常年在民营企业打工,流动性较大,无暇顾及政治进步,在发展党员上还不够主动、积极。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加上组织本身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了青年农民入党积极性不高,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很难做到“选优配强”的班子建设,又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五)农村党员队伍松散。由于发展市场经济,农村党员为谋生致富到外地经商务工多,造成流动党员、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多,组织难以集中。据了解目前他们办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不多,一些外出党员长年不归、不学习、不过组织生活,地方党组织目前还没绝对有把握对他们实行“遥控”。三、应采取的措施  (一)增强基层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要加大党员干部的培养力度,以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为目标,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严格“三会一课”制度,使每个党员都纳入有效管理、参加组织活动、得到组织关怀、发挥主题作用。以“两委”换届为契机,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普遍采用公推直选等方式,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向培养”目标,培养后备“村官”。(二)扩大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动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层组织的活动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方式丰富基层组织的活动方式。一是手机的使用现已非常普遍,无论在家或者在外打工者,几乎人手一机,二是现在青壮年党员多数会使用电脑,可以通过电脑互联网相互联络。这些现代通讯联络方式的使用,也可以扩大基层组织活动的覆盖面。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体制,实行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接受培训教育常态化。农村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村党组织书记往往处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制度,以党建“三级联创”为依托,以党校等教育平台,对村党组织书记等村级干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党支部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制订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方案,建立一套及时、科学的农村基层难点、热点问题反馈机制,将反馈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作为村干部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在新时期内整个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也直接关系到我们党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因此,我们应该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基础工程,以党建工作来统领农村工作的全局,使“两委”班子始终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团结战斗、为民创业办事的战斗堡垒。(篇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如何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笔者对此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做法经验 近年来,贵州省紧紧围绕建设发展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先后实施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夯实基层基础工程”、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等,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得到了普遍加强,通过提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把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发展活力。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抓”:一抓调查,摸准村情民意。各地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部署要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等方式,认真听取意见,充分调查研究,找准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整改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台账,做到整顿项目、工作措施、时限要求、责任人和整顿目标“五个明确”,开展排查整顿取得明显成效。二抓干部,配强村级班子。“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各地针对班子配备不齐、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现职、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群众意见较大等问题,配合乡镇党委,调整充实、选好配齐村“两委”班子。大力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认真做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发挥作用,注重从致富带富能手、退伍转业军人、返乡创业人员中培养后备干部。开展“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评选表彰工作,大力宣传文朝荣、余留芬、左文学、陈大兴等优秀典型,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激发基层活力。 三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村党组织组织力,需要通过全体党员的努力来实现。各地针对农村党员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任务,探索搭建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志愿服务、党员评星定级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平台载体,为党员结合实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提供动力。对年轻力壮的党员要求他们带头勤劳致富、科学致富,并积极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对年老体弱的党员,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让他们在和谐维稳、弘扬新风方面多起带头作用。四抓制度,提高工作水平。各地认真落实省委建立健全有关制度的要求,健全村“两委”议事规则、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工作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畅通民意收集和反馈渠道,使村党组织的决策和服务更加符合群众意愿。建立党群共建机制,深入开展以服务为主题的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等活动,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构建服务机制,广泛开展以党员为骨干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服务,培养群众服务骨干,引导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五抓教育,提升整体素质。各地针对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整体素质不高、党费收缴不力等问题,充分利用党课、党建网站、远程教育网络等形式,通过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现场培训等形式,重点抓好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领导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党员的先进性意识,焕发朝气和活力。六抓服务,加强阵地建设。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适应形势变化和群众需求,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立足村情实际,指导、监督和引导各方建好、管好、用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的综合阵地,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多元化的便利服务。探索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等建立党组织,着力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种养殖业,开拓产品市场的作用。二、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问题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来看是坚强的、有战斗力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急难险重任务冲在一线,为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问题仍然不少,亟须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委履行职责“虚化”。少数基层党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强,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存在不坚决或不到位的现象,核心作用发挥不足。履行党建主体责任说得多、干得少,安排部署多、狠抓落实少,压力传递存在层层递减现象,好多工作要求停留在乡镇一级,没有真正落实到村党支部。 二是党支部作用发挥“弱化”。有的村党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有的村党组织带头人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有的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你敲你的锣,我吹我的号”民,主管理制度没有很好落实。有的农村党支部“一年开不了几次会,一开会不是举拳头就是收党费”,给群众办实事不多,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有待提高。三是党员先锋意识“淡化”。有的农村党员干部缺乏党员意识,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工作上不思进取。有的农村党员干部作风不正、漠视群众,甚至违纪违法、出现“微腐败”现象。有的农村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员没有党员的样子。有的党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带头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四是工作基础“薄弱化”。有的村级经济发展落后,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不足,农村党组织建设缺乏经济支撑,没有财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有的村缺少必要的党员活动场所,难以开展党员活动。有的村党组织活动方式老化,形式内容没有新意,导致参与组织活动的党员人数较少。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年轻、有能力的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致使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老的由于身体原因出不了门,年轻的常年在外打工去向难掌握、组织生活难开展。 五是党建创新“碎片化”。党建工作创新浮在表面,零碎而不系统,只抓“点”的选树,在“线”的延伸和“面”的拓展上做得不够。有的只侍弄“盆景”、不培育“森林”,整体效应发挥不足。有的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只讲理念创新、实践载体没有配套,口号喊得响、工作无实效。有的只搞体内循环、自娱自乐,群众认可度不高、参与率不高,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不大。六是制度落实“形式化”。有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民主意识不强,不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存在独断专行或软弱涣散现象。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党小组会议不能按时召开。有的地方农村基层党建考核结果运用和问责力度不够,对基层党组织不作为、慢作为的问责机制不健全,基层干部对抓党建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抓得不够扎实。三、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路径措施(一)在加强政治领导中提升组织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要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各族群众强有力的“主心骨”。要增强政治引领,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及时把党的政策、党的要求变成党员群众的行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把党员和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确保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在创新组织体系中提升组织力。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坚实基础。要健全组织体系,做到有群众的地方,都有党的组织、都有党组织的活动。要创新设置方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行业协会中,推广台江县“十户一体”等做法,把党建工作的链条延伸到每一个领域,使每个党员都能及时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要以创新理念抓实基层支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巩固、提高。(三)在团结服务群众中提升组织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推动党员干部深入村寨、深入群众,和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要开展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活动,鼓励党员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纠纷调解、困难救助等行动,零距离服务群众。不断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更加有效、更加广泛地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积极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广大党员家家到、户户访,深入了解群众实际困难,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四)在推动改革发展中提升组织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既要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磨砺、不断提升,也要用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来评判。要找准农村基层党建服务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推广“塘约经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度,深入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项行动计划。采取产业链、合作社、生产小组等建立党小组、党支部,组建联合支部、联村党委等方式,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科学合理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发挥村支两委在合作社建立、产业革命中的引领作用。(五)在锻造过硬队伍中提升组织力。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大力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复员退伍军人、村医村教、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中培养选拔,把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熟悉基层、热爱农村的优秀党员选配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组织后进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村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培训,突出宗旨教育、群众路线教育,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建好用好“党建云”,让党员在“微时间”中受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智慧化水平。(六)在加强自我净化中提升组织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严明党的纪律,用纪律和规矩规范农村党员行为,强化党章和党性党风教育,切实打牢农村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思想基础。围绕“护民生、促脱贫”,持续深化拓展民生监督,严厉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开展“村霸”整治工作,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的农村党员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制度,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用足用灵用好,让“咬耳扯袖”成为常态,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