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

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

ID:40959696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1

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_第1页
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_第2页
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_第3页
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初探 内容摘要:“对话式的教学关系”是指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但现实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真正的对话关系却没有形成,主要表现为: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独奏者”;课堂教学氛围不适宜;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从“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营造儿童化的课程文化;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三方面入手,则可以使在课

2、堂上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落到实处。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关系角色意识课程文化现实生活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品德课的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悄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这是本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一。《品德与社会》课程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僵化套路,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逐渐增强,教学中的对话不断增多,但现实

3、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真正的对话关系仍然没有形成,主要表现为:现象一: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独奏者”。如在教学《灿烂的古代文明》、《文明遗产知多少》等课时,由于教学的内容知识性很强,许多的知识不是学生平常所熟知的,于是老师们纷纷利用网络搜寻相关的资料,并把这些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通过老师讲读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大多充当着“听众”的角色,也因此使课堂教学无法形成“对话”现象二:课堂教学氛围不适宜。有位教师在执教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让我们一起狂欢吧!》这课时,通过一幅幅的图片向同学们

4、展示了世界各地,各族人民不同的狂欢场景,一张张风情各异的图片把同学们的眼球都吸引住了。然后老师就紧紧围绕即将到来的圣诞节,让同学们把自己找到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时,一个接一个的同学站起来,把自己手中的资料读给其他同学们,在不大熟练的、断断续续的资料介绍中,学生们看图片时被激发出来的一点积极性渐渐地消失了。在听完各种介绍资料后,老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面具,让同学们带上,进行一次现场的狂欢体验。尽管花花绿绿的面具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可现场没有营造好狂欢的气氛,六年级的学生们又怎么狂欢得起来呢?所以

5、最后的狂欢场面只是,热热闹闹的背景音乐下,同学们慢步轻语、掩嘴偷笑,尽管老师一再“鼓动”学生,想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做,可结果还是“狂欢”不起来,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也就无法形成。现象三: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买东西看什么》这课时,他创设了一个情境:夏天到了,老师想给自己买一个电冰箱,可买电冰箱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创设这一情境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买东西要选择合适又划算的商品,学会买东西时进行选择,进行比较,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可由于老师想要买的商品与平时

6、学生的消费物品有很大的差距,这一教学情境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们根本不能给老师一些什么好的建议,也就使师生间的“对话”只是流于形式。“对话式的教学关系”是指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着教材提供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其实,在教学中采取对话的形式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找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7、。”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所以说,对话是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为了在课堂上建构对话式的教学关系,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的:“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蹲下身子倾听

8、学生的心里话,与学生真诚地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有位老师在教学教科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我不能说谎》这课时,他问同学们:“同学们,你说过谎吗?为什么说谎?当时心情怎么样啊?”老师的本意是通过对学生真实经历、真实情感的了解、分析,让学生再次体会说谎时的心情,了解说谎带给他人的危害;鼓励学生诚实地表达自己。可同学们都知道说谎是不对的行为,都怕让大家知道自己说谎的经历,因此在课堂上,根本没有同学承认自己说过谎。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先给同学们讲述了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