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试题

马克思原理试题

ID:41115827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6

马克思原理试题_第1页
马克思原理试题_第2页
马克思原理试题_第3页
马克思原理试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原理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开卷)(A)专业及班级学号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总成绩得分核分人(所有各题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直接回答)一、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小题6分,共36分)1、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2、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3、人的现实本质是劳动。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6、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

2、过程,因此,这一过程只有积极的后果。二、问答题(要求答出要点并适当解释分析。每小题9分,共36分)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科学理论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含义、关系以及现实意义是什么?4、试运用马克思关于“商品二重性原理”,阐述劳动力这一商品的特殊之处。三、材料分析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人生犹如荡秋千。荡秋千原理1:荡秋千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高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要一丝不苟地“踏实”踏实做事不等于原地踏步,它需要的是有韧性而不失目标的时刻前进,

3、哪怕每一次仅仅延长很短的、不为所瞩目的距离。荡秋千原理2:后一次达到的高度与前一次是分不开的,环环相扣的“踏实”可以达到分散几次望尘莫及的效果。踏实不是放弃思考的权利做琐碎事情只有有心一定能积攒出成功。荡秋千原理3:秋千荡的越高,所拥有的空间就越大,机会也就越多,你需要学会欣赏和把握。踏实不等于错失良机。踏实不等于木讷的头脑和缺少竞争意识,踏实的人不是被动的人,更不是喜欢抱怨的人。善于发现和把握机会是踏实的要求。荡秋千原理4:秋千会从高处落到低处,就像人生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或许是一个错误、一次挫折。每一次你都要鼓起勇气从低处走出

4、来,没有一次次低谷,换不来更高处的清风扑面。踏实不是绕开避开错误,踏实不是护身符,可以与错误困难绝缘。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踏实就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荡秋千原理5:每一次荡起了,都会在心中定下一个将要达到的高度做目标,达到梦想的高度,你会更开心。踏实不仅仅为了一步步地前进,而是不断地实现目标,进一步创造新目标。踏实不等于盲目,踏实意味着使用分段法去实现目标。结合资料回答问题:1、荡秋千原理对于我们成就事业的启示是什么?2、荡秋千原理蕴含着何种哲理?四、论述题(14分):结合现实,试用历史唯物论的有关原理说明坚持资源、环境、

5、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参考答案一、辨析题1、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对2分,运动与变化与物质的关系4分。2、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对2分,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表现4分。3、人的现实本质是劳动。错2分,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4分。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对2分,工具在生产力的地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4分。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对2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含义4分。6、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这一过

6、程只有积极的后果。错2分,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经济全球化必然有消极后果4分。二、问答题(要求答出要点并适当解释分析。每小题9分,共36分)1、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点个点3分。2、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科学理论对待科学理论的态度3分,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以及关系6分。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含义、关系以及现实意义是什么?“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含义、关系6分,现实意义3分。4、试运用马克思关于“商品二重性原理”,阐述劳动力这一商品的特殊之处。概括马克思的“商品二重性原理”3分,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

7、的特殊性和价值的特殊性各3分。三、材料分析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荡秋千原理对于我们成就事业的启示是什么?奋斗目标明确并且崇高4分方法科学并且持之以恒。5分。2、荡秋千原理蕴含着何种哲理?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展开内容5分。四、论述题(14分):结合现实,试用历史唯物论的有关原理说明坚持资源、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内容: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含义和作用。5分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同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关系。3分结合实际正确处理当以经济建设为

8、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关系和意义。6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