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参

《记承天寺夜游》参

ID:41303910

大小:4.94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8-21

《记承天寺夜游》参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参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参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参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月亮,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知道下列著名诗人描写月亮或月色的名句吗?课前热身“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唐·王维)明月松间照“_________,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唐·李白)“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举杯邀明月(唐·李白)“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唐·杜甫)“露从今夜白,_________。”月是故乡明(唐·杜甫)“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2、(苏轼)千里共婵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死后谥“文忠公”。熟悉作者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词----苏辛:(豪放派)苏轼辛弃疾诗----苏黄:苏轼黄庭坚书法----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被无辜关押了整整一百三十六天。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台)。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3、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有诗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东坡居士”之号便得于此时。之后他几经贬谪,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并回答问题。研读课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门想于是……的人共同,一起愉快的样子睡散步解开门想于是……的人愉快的样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

5、高兴地起来走动。1.这几句话交待了哪些信息?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交待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水中水藻、荇草交错纵横,盖竹柏影也。形容水的澄澈连词,相当于“原来是”。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啊。(描绘庭中月夜景物)交错纵横(月光)好像1.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月夜景物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藻荇交横。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投影的清丽淡雅。3.能否把“如”、“盖……也”去掉?为什么?原文用了“比喻”的修

6、辞手法,“盖…也”给人恍然大悟之感,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何夜无月?哪个夜晚没有月光?何处无竹柏?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惋惜无人赏月)1.这几话句中哪两个字是点睛之笔?“闲人”。2.上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月光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藻、荇交横。夜来无事,解衣欲睡。闲情雅致担任闲职,不得已而闲“闲人”,即清闲的人。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也包含了作者遭贬谪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所以,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

7、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3.如何理解“闲人”二字?4.作者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是否因此而消沉?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郁闷。但是,他并未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积极地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月夜游寺正是他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