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完整版)

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完整版)

ID:42233477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1

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完整版)_第1页
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完整版)_第2页
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完整版)_第3页
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完整版)_第4页
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完整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完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60分)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需要认真理解领会材料中透露的信息。本段材料有两层含义:一层解释了天子与诸侯之间地位悬殊的关系;第二层表达了天子拥有对诸侯绝对的权力,这其中维系两者关系的纽带就是西周的分封制。【答案】A2.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C)A

2、.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解析】本来西周时制定了严格的礼制,显示等级森严的秩序,但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纷纷觊觎至高的权力和等级地位,致使礼崩乐坏。【答案】C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C)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解析】此材料出自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答案】C4.“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

3、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C)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皇帝制 ④三省六部制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选C。材料中涉及到皇帝制度、分封制、郡县制,没有涉及三省六部制,故选C。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主要体现在(D)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秦朝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郡县制下官员

4、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来任免,实现了“公天下”,D正确。答案:D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后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解析】唐太宗是古代封建君主,其意在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D项不符合加强君权,分割削弱相权之趋势。C项错在中央权力下移,应是中央权力集中、上移。故选A。7.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5、B)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儒学在唐宋时期长期居于独尊地位,排除A;社会上书籍匮乏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因此答案选B。8.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永乐帝(A)A.设立内阁制B.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C.以司礼监太监牵制内阁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明太祖话中之意在于废丞相后工作量剧增,为

6、此永乐帝设内阁。答案:A9.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6-!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迷”最近的是(C)A.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C.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D.清·赵翼说:“当其兴大役,

7、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解析】选C。A、B、D三项的说法都比较片面,没能正确说明秦灭亡的原因。C项柳宗元认为秦灭亡的原因在于暴政,“非郡邑之制失”。10.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