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名词解释

传染病名词解释

ID:42734841

大小:25.7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1

上传者:无敌小子
传染病名词解释_第1页
传染病名词解释_第2页
传染病名词解释_第3页
传染病名词解释_第4页
传染病名词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名词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名词解释首发感染(primaryinfection):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重复感染(re-infection):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继发性感染(secondaryinfection):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清除病原体(eliminationofpathogen):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首先可被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所清除的过程。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显性感染(overt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感染动物。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再燃(recrudescence)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组织或血液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10 病的症状和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复发(relapse)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伤寒再燃: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有下降到正常时,又重新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此时血培养可再次出现阳性。伤寒复发:部分用氯霉素治疗的患者在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此时血培养可再次出现阳性。稽留热(sustainedfever)体温升高39℃且24h内相差不超过1℃弛张热(remittentfever)24h内体温高低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24h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回归热(relapsingfever)高热持续数天后自行消退,但数天后又再出现高热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患者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s):约90%以上患者的口腔可出现麻疹粘膜斑(科氏斑),是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科氏斑位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为0.5~1mm针尖大小的小白点,周围有红晕,1~2天内迅速增多融合,扩散至整个颊粘膜,形成浅表的糜烂,似鹅口疮,2~3天后很快消失。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外斐试验:利用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的菌体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以检测相应抗体的凝集反应,当抗体效价≥1:160或病程中有4倍以上增高者有诊断价值肥达试验:采用伤寒沙门菌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鞭毛抗原共五种,采用凝集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伤寒(typhoidfever)由伤寒沙门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玫瑰疹等(粪-口传播)伤寒细胞(typhoidcell)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沙门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10 伤寒小结(typhoidnodule)/伤寒肉芽肿(typhoidgranuloma)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O139:O139群霍乱弧菌具有特殊性,不被O1群和非O1群的O2~O138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所凝集。百日咳: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本病病程较长,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猩红热(scarletfever)是A组β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粟粒疹:部分猩红热患者可见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线状疹(Pastia帕氏线):猩红热患者在皮肤皱褶,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现状口周苍白圈:猩红热患者如颜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草莓舌:猩红热病程初期舌覆白苔,红肿的乳头凸出于白苔之外杨梅舌:猩红热患者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出现腰痛、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答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黄疸前期: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约80%患者有发热伴畏寒。乙、丙、丁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仅少数有发热。主要症状有肝区痛、尿色加深。ALT、AST升高。5~7天黄疸期:尿黄加深,皮肤巩膜出现黄疸,尿胆红素升高,ALT升高。2~6周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逐渐恢复正常1~2月。★★重型肝炎的分类:①急性重型肝炎:又称爆发性肝炎,特征是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Ⅱ级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②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较急,发病15天~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分为脑病型和腹水型。③慢加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10 ④慢性重型肝炎: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性肝衰竭:发病2周内出现Ⅱ级以上肝性脑病者。亚急性肝衰竭:15天~26周内出现上述表现者。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重型肝炎的治疗:支持和对症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并发症的防治慢性肝炎的治疗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心理平衡。药物治疗: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禽流感的流行病学传染源: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尚无人间传播的确切证据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狂犬病的临表:前驱期: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又喉头紧缩感兴奋期:高度兴奋,恐水、恐风10 麻痹期: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迟缓性瘫痪狂犬病的伤口处理: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彻底冲洗后用2%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暴露后预防:接种5次,每次2ml,肌内注射,与0、3、7、14、28天完成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临表:发热期: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低血压休克期: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尿期: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主要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有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多尿期:①移行期:尿量增加,血尿素氮(BUN)和肌酐升高②多尿早期:尿量超过2000ml/d,氮质血症未改善③多尿晚期:尿量超过3000ml/d,氮质血症逐步下降恢复期:尿量恢复为2000ml一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和非典型治疗: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发热期: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低血压休克期: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环境少尿期: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透析多尿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恢复期:补充营养,定期复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表:初期:头痛,纳差,易误认为上感10 极期: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恢复期:持续性低热、多汗、肢体强直性瘫痪或不自主运动后遗症期:失语、精神失常、痴呆典型斑疹伤寒的临床表现:发热:第1周稽留热。第2周弛张热皮疹:重要体征。多孤立存在,不融合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明显,也较早出现。头晕,听力减退。肝脾大:90%出现脾大心血管系统症状:脉搏加快,合并中毒性心肌炎甚至循环衰竭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初期: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呈阶梯状上升极期:持续发热,稽留热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右下腹部隐痛肝脾大缓解期:小肠病理改变仍处于溃疡期恢复期: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霍乱的临床表现:泻吐期:先腹泻,后呕吐脱水期:脱水:霍乱面容肌肉痉挛10 低血钾尿毒症、酸中毒循环衰竭恢复期或反应期干性霍乱: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尚未出现明显的吐泻症状即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541溶液),辅以抗菌,对症治疗541溶液:每升5gNaCl,4gNaHCO3,1gKCl,50%葡萄糖20ml普通型流脑的分期:前驱期(上感期):上感症状败血症期:皮肤黏膜出现瘀点脑膜炎期: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恢复期杂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病原体传染性(主要区别)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外来性)感染后免疫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甲型肝炎病毒:RNA,粪-口途径传播乙型肝炎病毒:DNA,母婴传播(围生期传播或分娩过程传播是主要方式)、血液体液传播传染源: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携带者丙型肝炎病毒:RNA,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丁型肝炎病毒:RNA,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与HBV以重叠感染或同时感染形式存在)10 戊型肝炎病毒:RNA,粪-口途径传播麻疹的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途径。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主要在6月~5岁小儿间流行典型麻疹的分期: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主要为上呼吸道及眼睑结膜炎症出疹期:皮疹首先出现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2~3天遍及全身,最后达手掌与足底恢复期:疹退时有糠麸样细小脱屑麻疹的并发症:喉咽、肺炎(最常见)、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疹继发细菌感染流行性腮腺炎: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肾综合征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虫媒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叮咬而传播。早期诊断指标:特异性IgM抗体最早在病程第2天即可检测到,2周时达高峰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10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简称,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临床分期:急性期:初次感染HIV的2~4周左右,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全身不适。无症状期:持续6~8年,具有传染性艾滋病期:感染HIV的最终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少于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临床表现之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出现在皮疹后2~4天中枢性瘫痪或急性驰缓性瘫痪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节律改变,湿啰音循环系统:脉搏浅速,肝脏肿大恙虫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霍乱粪便直接涂片可见弧菌纵列呈“鱼群”样霍乱毒素是引起霍乱症状的主要物质霍乱腹泻呈“米泔水”样细菌性菌痢: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宋内志贺菌症状轻,不典型发作痢疾志贺菌毒力最强10 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假膜。一周后假膜脱落,形成地图样溃疡。治疗:喹诺酮类药物百日咳的临床表现:卡他期痉咳期:阵咳发作时连续10余声至20~30声短促的咳嗽,继而深长的吸气恢复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支气管肺炎,首选罗红霉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瘀点瘀斑是鉴别点)传染源:带菌和流脑患者传播途径:呼吸道直接传播人群易感性:人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各群间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治疗:青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疟疾: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病原体为疟原虫典型症状: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再燃:由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的。复发:由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的,只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实验室检查:血液的厚、薄涂片经吉姆萨染色后用显微镜油镜检查常用抗疟药:青蒿素、氯喹、哌喹、盐酸甲氟喹、盐酸氨酚喹啉、磷酸咯萘啶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