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鹏:八识规矩颂讲义

唐思鹏:八识规矩颂讲义

ID:43450499

大小:43.24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02

唐思鹏:八识规矩颂讲义_第1页
唐思鹏:八识规矩颂讲义_第2页
唐思鹏:八识规矩颂讲义_第3页
唐思鹏:八识规矩颂讲义_第4页
唐思鹏:八识规矩颂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思鹏:八识规矩颂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八识规矩颂讲义目录一、叙论3(一)、染分识31、性32、量43、境54、受65、界地66、心所77、作用7(二)净分智81、名称82、时间83、作用9二、颂释13(一)五识颂13(二)意识颂18(叁)末那识颂22(四)阿赖耶识颂27附:《八识规矩颂》学习辅导39《八识规矩颂》讲义唐思鹏一、叙论世亲而後讲唯识学的有:德慧、安慧、亲胜、难陀、火辩、净月、护法、智月、胜友、胜子十大论师。此诸论师见解大同小异,玄奘依护法论师的主张,作《八识规矩颂》以津梁後学,使後之学唯识学者以此为準绳。此八识颂有四部分:(一)五识颂,(二)意识颂,(叁)末那识颂

2、,(四)阿赖耶识颂。每一部分皆从染分识(唯识)和净分智(唯智)两方面加以说明。故学此颂者,必先对此通贯全书的两方面先作一定的瞭解。1、染分识此中又依「性、量、境、受、界地、心所、作用」的七项加以显示。(1)性:谓有漏识性有善、恶、无记叁种。①善性:以道德为体,而有自利利他之用的,是善性;②恶性:以非道德为体,而有自害害他之用的,是恶性;③无记性:一般心理和作为,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无有善恶之可记别的,是无记性。此八识中,前六识通善、恶、无记叁性,後二识唯通无记性。(2)量:量是分别度量义,识对境界的认识,就是对境界的度量。此有叁种:①现量

3、:能量的识与所量的境,二俱现前,中无间隔,现现认识,如眼见色、耳闻声等,均属世间现量;在无漏位,无分别智实證真如,言思道断,心行处灭,名为「现观」,是无漏的现量。②比量:谓第六意识用语言文字分别推度一切事理,是为比量;意识缘境,除五俱意识、定中意识有现量外,其馀多属比量。③非量:识在认识境界时,没有看清事物的实质,而随迷情错误地加以判断,这种错觉,便是非量;如入暗室,见绳为蛇,似现量而实非现量,是为「似现量」;如理解极微是最极细微固定不变的物体,而实不尔,是为「似比量」。似现量与似比量,均为非量。八识之中,前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通现量,第六

4、意识通现、比、非叁量,第七末那识唯通非量。(3)境:境是识所缘的境相。此有叁种:①性境:性谓体性,此境有体,即是实境。八识之中,前五识缘色、声、香、味、触五尘,阿赖耶识缘种子、根身、器界,均是实物,皆为性境;第六意识中五俱意识与定中意识亦有一分性境。(如上皆为世俗性境所摄)在无漏位,无分别智缘真如法性,此真如法性,亦是性境所摄(胜义性境)。②独影境:此境是意识用名言概念推度一切事理,但有影相,而无实体,名「独影境」。此境有二:A、有质独影:如遊子思念家园,学生在书本上推想原子、电子等形相,虽是独影境,而却有其物,是为「有质独影」;B、无质

5、独影:如有人言龟毛兔角,言者闻者心裏会有龟毛兔角的影相,但龟本无毛,兔本无角;又如看神话小说,心裏会引起种种神话性的影相,而实无其事。这些都是「无质独影」。③带质境:迷情挟带本质,见似某物,而实非某物的错觉影相。此有二种:A、真带质:如第七识执第八识见分为我,不用名言,而赖耶见分实有其物,是为「真带质」;B、似带质:如见桌椅等物,所见的是木质或石质,而并无桌椅等实体,然见者自以为见的是桌椅等实物,实质上他所知的只是桌椅等名想概念而已,此似带质,而实无质为其所带,故名「似带质」。此似带质,是第六意识上的遍计所执相,真带质是第七末那识上的遍计

6、所执相。凡夫由於有以非量所引生的带质境,故常常都在颠倒梦想的执著相中,不得解脱。八识之中,前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所缘纯属性境,第六意识缘性境、独影境、似带质境叁种,第七末那识唯缘真带质境。此叁境与前叁量各有所属,密切关联。就是说:现量缘性境,比量缘独影境,非量缘带质境。(4)受:领纳名受,也就是识对境界有觉了分别的感受。此有叁种:①苦受:缘违逆境时,身心有痛苦感,不适感,故名苦受;②缘随顺增时,身心有快乐感,舒适感,是名乐受;③缘不逆不顺境时,身心无有显著的苦乐感受,是名捨受。八识之中,前六识通苦、乐、捨叁受。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唯通捨受。(5

7、)界地:界谓叁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地谓九地,即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捨念清净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共九地。(前一为欲界地,二、叁、四、五为色界地,後四为无色界地。)八识之中,前五识欲界初地皆有,无色界後四地全无,色界四地唯有眼耳身叁识,无鼻舌二识;意识、末那、阿赖耶叁识,叁界九地皆有(色界无想天无意识)。(6)心所:八识心王起时,必有相从的助伴,助伴与心王相应,为心王所有,故名心所有法。《成唯识论》云:「此中识言,亦摄心所,定相应故」,即道出了有心王起时,必有心所与之相应。

8、心所有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根本烦恼六、小随烦恼十、中随烦恼二、大随烦恼八、不定心所四,共为五十一法。此五十一法,於八识中,意识全有;阿赖耶识只有五遍行心所;末那识有五遍行和别境中慧、八大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