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菌多糖核酸联用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用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ID:44052102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用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_第1页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用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_第2页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用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用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卡介菌多糖核酸联用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瘢临床观察【摘要】丨1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川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瘢(HSP)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川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V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用西咪替丁能提高HSP患儿疗效,缩短病程,促进患儿病情康复。【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过皈性紫瘢疗效过敏性紫瘢(HSP)是以广泛的无菌性小血管炎为基础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发生紊乱。我们使用新一代双向免疫调节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联用同样具有免疫

2、调节作用的西咪替丁治疗过嫩性紫瘢,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I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2001年6月〜2004年12月诊断为HSP患者72例,全部病例符合参考文献[1]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加西咪替丁)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岁〜13岁。其中皮肤型8例,关节型11例,肾型5例,腹型13例,混合型5例;对照组(单独使川酋咪替丁)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岁〜13岁。其中皮肤型5例,关节型8例,腹型11例,肾型3例,混合型3例。有前驱感染病史者43例,可疑药物史者4例,可疑异种蛋白摄入发病者3例,无明显诱因者22例。排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3、风湿性关节炎、外科急腹症等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而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实验室检查72例患者部分检测了IgG、IgM、IgA、C3,其中IgA升高16例,C3升高8例。血小板计数升高8例,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9例。1.3治疗方法治疗组:卡介菌多糖核酸ImL肌肉注射,隔HI次,6次后改为每周2次,肌肉注射6次后,改为每周1次,肌肉注射6次完成疗程,总疗程3个月。西咪替丁10mg.kg—l.d—1〜15mg.kg—l.d—1,静脉滴注2周后,改为甲氟咪M15mg.kg—l.d—1〜20mg.kg-l.d-1,口服,2周停一药。对照组:仅用西咪替丁,治

4、疗方法同治疗组。全部病例同时辅以维生素C、抗过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有肾损害者加用潘生丁、川莒嗪等治疗。1.4疗效判定[2]显效:用药1d〜2d后无新紫瘢出现,2周内紫瘢完全消失;有效:治疗3周后紫癒基本消失,症状好转,仍有轻度复发,肾损害者尚有血尿、蛋白尿;无效:用药3周以上紫癒不消退,H.反复出现。1.5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釆用χ2检验。2结果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42例中,显效3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30例中,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V0.05)。2.2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比较2.2.1皮疹

5、消失时间治疗组皮疹消火时间3d〜9d,7d内皮疹消退36例(85.7%)。对照组皮疹消失时间5d〜13d,7d内皮疹消退19例(63.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86,PV0.05)。2.2.2关节肿痛消失吋间治疗组16例有关节症状,关节肿痛消失吋I'可1d〜5d,对照组11例有关节症状,关节肿痛消失时间1<1〜6血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o2.2.3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18例有消化道症状,腹痛消失时间Id〜3d,5d内消化道症状均消失。对照组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3d〜7d,5d内消化道症状消失10例(7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

6、2=5.87,PV0.05)。2.2.4肾损害消失时间丿求沉渣镜检红细胞计数>5个/HP或尿蛋白(+)以上或伴水肿、高血压即判为肾损害。治疗组10例入院时有肾损害,血尿8例,蛋口尿1例,血尿伴大量蛋白尿、髙liuj.fi1例。对照纽6例入院时有肾损害,血尿3例,蛋白尿2例,血尿伴水肿、人量蛋白尿1例。治疗组血尿消失时间10d〜21d,蛋白尿消失时间7d〜42d。对照组血尿消失时间28d〜90d,蛋白尿消失时间42d〜114do2.2.5随访随访显示:出院后3个月〜6个月再次复发紫瘢者治疗组2例,对照组6例。复发率分别为4.76%、20.0%,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7、,差异有显著性(χ2=4.11,P<0.05)o3讨论HS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国内外基础及临床研究[3〜5]提示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和紊乱,尤其是Th/Ts细胞比值发牛了变化,导致B淋巴细胞活性增强,分泌产牛大量的免疫球蛋口(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全身小血管壁而致血管炎,同时消耗补体,导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IL2水平下降不能有效活化NK细胞及抑制B淋巴细胞,导致B淋巴细胞分泌球蛋白增加。HSP口前无理想的治疗方案。采丿IJ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川西咪替丁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