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红细胞检验方法的临床价值对比

尿液红细胞检验方法的临床价值对比

ID:44055354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尿液红细胞检验方法的临床价值对比_第1页
尿液红细胞检验方法的临床价值对比_第2页
尿液红细胞检验方法的临床价值对比_第3页
尿液红细胞检验方法的临床价值对比_第4页
资源描述:

《尿液红细胞检验方法的临床价值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尿液红细胞检验方法的临床价值对比【摘要】目的对尿液红细胞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因素,对比临床价值。方法对560份尿液釆用尿沉渣镜检法、干化学法、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等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对尿沉渣镜检为阴性而干化学法检测为阳性的患者的尿液,使用胶休金单克隆抗体隐血法进行补充检测。结果以使用尿沉渣镜检法进行检测的结果为基准,使用干化学法进行检测的准确度为94.64%,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进行检测的准确度为96.07%,排除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相关因素,在判断尿血来源方面,尿沉渣镜检法的检测结果与全口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对尿

2、沉渣镜检为阴性而干化学法检测为阳性的患者的尿液,使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隐血法进行补充检测,假阳性率为34.62%0结论在对患者尿液的检测方法屮,各种检测方法均有其优缺点,若单一使用,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结论的偏差,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对多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才能提供可靠的检测结论。【关键词】尿液;红细胞;检测;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法;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胶体金单克隆抗体隐血法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48-02在临床实践中,作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尿液红细胞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是红细胞的形态对肾源性和非肾源性血尿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1]。为提高

3、诊断的准确性,现将56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560例,其屮男性患者共261例,女性患者共299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6岁。每位患者釆集总量约30ml的晨尿作为样本,分为两管,每管约10ml,其中一管用于干化学法检测及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另一管用于尿沉渣镜检。1.2主要试剂与仪器希森美康sysmexUF-500i全自动沉渣分析仪、优利特Uritost-150型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专用11项试纸条、北京众益中和LD4-2A型台式低速离心机、奥林帕斯相差显微镜、尿沉渣计数板、一次性吸管、试管、尿杯等。上述仪器、试剂

4、均能够止常使用,严格按照相关说明进行仪器检测操作,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尿沉渣镜检。2结果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见表1。3讨论通过本组研究说明,由于检测方法不同,因而在结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干化学法测定尿红细胞的原理是:人体尿液中的血红蛋白或破坏释放的呈游离状态的血红蛋白都是具冇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的亚铁血红素,通过催化作用可以使过氧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使2-甲基苯胺由无色变为蓝色,而且颜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含量呈正比例关系,干化学法不仅能够检测止常的红细胞,而口.能够检测已经被破坏的红细胞成份,因而有26例患者虽经干化学法检测为阳性,但尿沉渣

5、镜检法检测为阴性。当尿中含有肌红蛋白、对热不稳定酶或者能释放过氧化物的细菌等原因时,采用干化学法对尿隐血进行检测就会造成假阳性。本组病例在检测过程中,使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隐血法对检测结果存在异议的26例患者实施了复核,确认有9例患者存在假阳性现象。因而在临床实践中,为避免给临床医师造成误判,有必要对经两种以上检测但结果不一致的患者再使用此法进行复核。从表2表3来看,经尿沉渣镜检法检测为阳性的4例患者、经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为阳性的7例患者在使用干化学法检测时未被检出,表明尿沉渣镜检法及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均比干化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全口动尿沉渣分析仪的灵敏度更高。尿沉

6、渣镜检法与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尿沉渣分析仪的假阳性上。作者曾经发现有患者经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为阳性的标木,在进行尿沉渣镜检时并没冇见到红细胞,而是检查发现存在细菌、真菌、脂肪滴等影响红细胞检测的颗粒成份,这与国内外有关引起假阳性的原因研究是一致的[2]。综上所述,目前对尿红细胞的所有检测方法中,没有一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完整无误,各种检测方法限于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的差异而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足的偏差,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多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才能提高检测质量,提供可靠的检测结论。参考文献[1]蔡玉英•尿红细胞计数和形态在血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应用医技杂志,2010

7、,17(10):936.[2]龚希平,等.UF-100、Uriest-100型尿分析仪与镜检法的实验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93-9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