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

ID:44060825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_第1页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_第2页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_第3页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_第4页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摘要]目的探索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嗜酸细胞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膀胱电灼、电切、部分切除、膀胱药物灌注、抗组胺药物、抗感染等治疗。结果17例随访6〜80个月,平均57个月,治愈15例,好转2例,系在7〜13个月内复发,无恶性变病例。结论经尿道膀胱电灼、电切、部分切除、膀胱药物灌注、抗感染等治疗,是治疗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关键词]嗜酸细胞;膀胱炎;电切;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

2、2)10(b)-0056-02嗜酸细胞性膀胱炎(eosinophiliccystitis,EC)是膀胱局部嗜酸细胞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1]。嗜酸细胞性膀胱炎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尿不尽,重者出现尿潴留,症状反复发作,患者常有过敏史或哮喘史。1998年2月〜2011年4月本科收治EC患者17例,经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6〜78岁,平均45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血尿

3、13例,其中,肉眼血尿8例,镜下血尿5例,排尿困难3例,丝裂霉素膀胱灌注1例。本组有过敏史8例,哮喘病史5例,丝裂霉素灌注1例,其余3例无过敏史及哮喘史。17例均行B超检查,发现膀胱后壁占位性病变6例,输尿管口占位性病变11例。16例行IVU检查提示双肾积水4例,左侧肾积水7例,右肾积水5例。10例行CT检查,提示8例输尿管口周围占位性病变,2例表现为膀胱后壁不规则占位性病变。17例行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三角区及后壁见广基乳突状或菜花状肿物6例,其中累及膀胱颈部4例,肿物表面有结石2例,双侧输尿管口周

4、围肿物4例,合并前列腺增生3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增多13例,尿红细胞卄〜+++/HP14例,白细胞5〜8/HP8例,蛋白尿2例,有脓细胞者3例。全部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报告为黏膜糜烂、坏死、黏膜肌层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有的为嗜酸性肉芽肿,证实为ECo1.2治疗方法在腰麻或持续性硬膜外腔麻醉下经尿道膀胱电灼术2例,电切术10例,电切深达肌层;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其中输尿管再植术4例,有前列腺增生3例行TURP,2例结石行碎石钳碎石术。17例患者术后1周均用氟美松20mg、a-干扰素300000

5、0U加0.9%氯化钠溶液20mL经尿道插管作膀胱灌注,每周1次,8次后,每2周1次,口服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泼尼松15mg每日2次,4周后改为10mg,每日2次,膀胱刺激症状明显者,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2mg,每日2次,继发感染者,口服左氧氟沙星0.2g,每日2次。1.3疗效判断症状完全消失,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膀胱镜检查黏膜正常者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但偶有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常规偶有嗜酸粒细胞及镜下血尿,膀胱镜复查黏膜正常或尚有散在病灶者为好转;症状改善或改善后症状又复发,膀胱镜复查或活检无黏膜改

6、善者为无效。2结果12例经尿道电灼、电切加膀胱灌注,口服药物,7〜13个月复发2例,均为电灼术后复发,经尿道电切术后无复发。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加膀胱灌洗、口服药物后无复发。17例随访6〜80个月,平均57个月,治愈15例,好转2例,因电灼时未达膀胱肌层而复发,无恶性变病例。详见表1。3讨论EC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膀胱局部嗜酸粒细胞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近几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国内外报道比较少,且多为个案或少例报道[2]o1984〜1995年,国外仅有40例报道。CronlundA[3]报道丹麦198

7、9〜1994年共191例。EC的病因不清,但属于一种膀胱局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过敏原如:细菌、药物、寄生虫等,一些危险因素有支气管哮喘、环境中的过敏原、遗传性过敏性疾病等,一些膀胱灌注药物,如:丝裂霉素、阿霉素、嗟替哌等。本组17例EC患者,8例有过敏史,5例有哮喘病史,1例有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史。EC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后壁、颈部及输尿管口周围,膀胱黏膜水肿、红斑、溃疡并伴有广基乳头状或菜花样肿物,有时有细颗粒状突起或结节,伴表面结石,累及双侧输尿管口造成肾、输尿管积水,易误诊为膀胱肿瘤。本病的临

8、床表现主要为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伴有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4]。实验室检查提示有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尿红细胞、白细胞均增高,有时有脓细胞及蛋白尿,尿培养通常为阴性。B超及CT检查均表现为膀胱三角区、后壁、输尿管口周围增厚,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因EC缺乏特异性,仅依据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是确诊EC的有效方法,本组均行膀胱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ECoEC的治疗首先行经尿道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切除肿物深度通常达肌层[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