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毕业论文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

国际经济毕业论文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

ID:44063881

大小: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国际经济毕业论文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_第1页
国际经济毕业论文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_第2页
国际经济毕业论文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_第3页
国际经济毕业论文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_第4页
国际经济毕业论文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毕业论文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内容捉要:导致日本战后经济成功的创新体制为什么要对近年來FI本国际竞争力的不断下降负有重要责任?本文认为,日本创新体制在以工艺创新为主的渐进创新方而具冇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口木II前在灵活生产方式、产业信息化和创造新产业方面所遭遇的严重困难,这种优势难以发挥。特别是,由于基础研究和人学体制等方面的落后,口木创新体制无法适应激进创新的要求,从而未能抓住跨越式科技发展的机遇。本文还通过口美比较和徳美赶超英国经验的总结,扼耍讨论了日本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所提供的重要启示。关键词:日本创新渐进科教兴国

2、近十年来,日木不仅在汽车和半导体工业上的霸主地位相继被美国所夺走,而且,她在信息技术上的发展上与美国的差距也在迅速拉大,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特别引人注目的是,H本的技术领先地位在东亚地区也受到了挑战,《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11月18-19日发表的连载文章指出,就信息技术相关设备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而言,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平均达到13%,大大超过FI本的6%;在产业的信息技术化方面,新加坡和香港也领先于FI本。这种状况与20世纪80年代H木技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咄咄逼人的态势产牛了很大的反差。在那时,虽然一些经济学家

3、指出了口本创新体制的某些局限性,但许多人认为,口木的创新活动是最优秀的。英国著名科技经济专家弗里曼1992年在一篇讨论科技制度演进的论文中,甚至把口本创新体制看作是信息技术发展在经验上可供借鉴的首要对象(Freeman,1992)0然而,随着H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人们对H本创新体制的评价已发生了很人的逆转,更强调这种体制在信息技术和科学推动等方而所存在的重人缺陷。在综合并讨论这些新观点的基础上,木文试图对口本创新体制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更全面的总结,并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必要的借鉴。一、H本战后创新体制的传统优势为何风光不再企业研

4、究与开发实验室的建立无疑是19世纪末最重要的科技制度创新,它为诺思所谓“第二次经济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在第二次世界人战期间及其之后,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多数工业來说,企业专业化的研究与开发部门已成为获収新的科学知识和从事技术(产品与工序)创新的主导科技制度。它与占支配地位的垂直一体化产业组织相适应,为战后美欧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自2()世纪6()年代末开始,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工业部门的创新乏力H趋明显。罗思韦尔(Rothwell)等人的研究表明,造成这种状况最常见和最持久的原因是企业Z间作为创新的生产者和使用者缺乏有效的合作

5、和关和同样严重的问题是企业内部在设计、开发、牛产和营销等各功能部门之间缺乏“水平”信息交流和合作。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由泰勒制和流水线牛产相结合所产牛的福特制导致了金业内研发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分离,因为泰勒制的实质就是通过生产现场与管理等功能相分离,进而提高工作现场的生产效率。而金业Z间缺乏创新合作的原因则是相当复杂的,安托内利(Antonelli,1999)指出,企业介作的交易成本过高、不利于创新的独占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主耍的是研发活动作为风险性投资在融资因难上的问题,在风险资本市场弱小以及稳健的银行家实行信贷配给的条件下,只有大

6、企业才有能力从它们的经营屮抽取额外利润从事人规模研发活动,因此,独立和集屮化的研发活动就成为西方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科研模式。但这种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FI本在汽车、家用电器和半导体等产业中所取得的世界霸主地位促使许多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日本经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日本创新体制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美国人公司以垂宜信息流动为主的纟R织结构不同,H本企业则是以横向信息流动为特征的,青木昌彦将这种企业模式称为J模式。这种模式在大虽:生产、大量销售的制造业中效率非常明显,因为在像汽示和钢铁这样的产业中,保持连续、稳定、高

7、速和适度的流量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因而生产现场诸环节的紧密协调极为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要求工人和管理人员尽量具备整个系统的知识,从而形成了“岗位轮换制”,以降低信息在不同层次传递的高昂成札对于产品质量则是通过质量管理小组这种吸纳了不同环节生产和技术人员的横向组织来保证。巴拜(Baba)在他对口美电了企业的比较研究中,把日本的这种开发战略总结为整个工厂都为实验室。科尔和莫加布(ColeandMogab,1998)从Fl本企业的这些经验中概括出了“持续改进型企业”这种“理想类型”。日木创新体制的传统优势还表现在产业纟R织即企业间关

8、系上。丨I木人企业与屮小企业在长期交易关系基础上建立起了“系列化牛产体制”,据说这与美国垂直一•体化大公司和分包商Z间愆期的交易关系具有很大不同。笫一,这种长期交易关系有助于创新的吸收,有助于通过利润分享计划刺激创新。“美国企业倾向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