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ID:44065125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8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_第1页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_第2页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_第3页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_第4页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摘要:智慧旅游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本文梳理了我国智慧旅游的文献资料,发现学界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耍集中在智慧旅游理论分析和模式构建、特定区域智慧旅游研究、涉旅企业或旅游服务“智慧化”研究、智慧旅游效果评价及市场影响分析、智慧旅游技术分析及英他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评述了H前学界的研究在内容及方法上的局限性。关键词:智慧旅游综述中国“智慧”概念最初來源于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的商业计划,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打造快捷、便利、个性、智能、高品质的牛

2、活环境。“智慧”理念展示的美好牛活愿景开启了全新的城市发展方向。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信息技术带动下的“智慧”化转型升级发展趋势也初现端倪。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屮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智慧”理念带来的经济行业发展变化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查询整理,力求从总休上说明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的现状。一、研究文献描述(-)研究文献的数

3、量及来源截止2014年4月10H,在数据库内限定搜索范围为期刊、硕傅士论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以“智慧旅游”(135篇)、“智慧景区”(16篇)、“智慧酒店”(4篇)为篇名分别进行检索,共获得研究论文155篇。从文献总量來看,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文献的纵向分布从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看,智慧旅游的研究起于2011年(6篇),2012年(42篇)及2013年(86篇)有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期刊出版特点,2014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至3月15日的当年论文为21篇。由此可见,智慧旅游的研究

4、是伴随着“智慧”理念的提出、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推进而出现的,为配合智慧旅游的深入、合理发展而进行的理论探索。二、我国智慧旅游研究的主耍内容对论文进行梳理,认为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及应用模式的构建、针对特定区域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涉旅企业或旅游服务的“智慧化”,以及有关智慧旅游技术分析、智慧旅游效果评价和市场影响分析等的相关研究(见表1)。(-)智慧旅游理论分析和模式构建对智慧旅游的研究受实践经验的启发,是面对实践先行的产业环境而展开的理论补充,学者一方面着手充实智慧旅游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试图从理论

5、上给出“智慧”化发展的合理方案。1、智慧旅游理论分析对于智慧旅游的理论分析多集中于概念、内涵及理论体系的讨论。对于智慧旅游的概念界定,学界还未冇统一的、较为科学并被普遍接受的表述。整理现有文献中的观点,罗列于表2。现有研究对智慧旅游的阐述多强调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普遍提到了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及便携式的移动通信设备,认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化了旅游相关者交互信息的过程及结果,即为智慧旅游。张凌云教授从产业总体运行的角度分析,认为智慧旅游是以技术为手段,为实现更有效率的资源调用和更高的市场满意水平为目

6、标的,以系统化、集约化为特征的管理变革。较多的研究文献采用了张凌云教授的观点。从内涵來看,张凌云[5]认为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并提出由智慧旅游的能力、智慧旅游的属性、智慧旅游的应用三个层面构成的CAA框架体系。能力指智慧旅游借助的技术手段,属性关注应用的盈利性或公益性,应用指智慧旅游对应用主体的区分及实际提供的功能。有研究者提出智慧旅游体系涵盖技术、应用、产业、关联四个层面的内容。技术层指可用的技术手段,是智慧旅游的基础和依托,应用层是指技术与旅游要素的融合继而形成的旅游方案供应平台,产业层指旅游

7、产业的发展与扩展,包括原有旅游要素的智慧化发展演变,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及新技术下创新的产业耍素。关联层指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旅游在智慧城市平台上与其他智慧产业共生,相互借助又相互服务深入融合协作的机制[1]。2、智慧旅游模式构建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也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高天明[8]提出智慧旅游的建设应当理性有序,避免一拥而上,坚持“顶层设计与底层建设的同步进行”,“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思路,首先在国家层面确定建设标准和平台,设计指导性纲领,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造成的巨大浪费,同时对

8、智慧旅游的微观部分,即企业层面提出建设标准、程序及要求,保证系统中有效的信息传递,顶层与底层建设必须同步推进。此外,在智慧旅游建设平台上实现商务、服务、政务系统的共建共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效益。黄超、李云鹏[1]通过分析认为智慧旅游的应用主体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省级、市级、区县级)、旅游管理组织、相关部门与产业五类。针对不同的应用主体,智慧旅游的实现路径不同。从旅游者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