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诗余中医治疗呃逆临床经验

向诗余中医治疗呃逆临床经验

ID:44067919

大小:21.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向诗余中医治疗呃逆临床经验_第1页
向诗余中医治疗呃逆临床经验_第2页
向诗余中医治疗呃逆临床经验_第3页
资源描述:

《向诗余中医治疗呃逆临床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向诗余中医治疗呃逆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2-3783(2012)11-0405-02向诗余,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部主任及主任医师、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湖北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武汉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擅长用针灸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病及疑难病等。我作为向老师的学生,现将向教授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呃逆在临床上颇为常见。《灵枢•口问》“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

2、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故为啰”O古时称啰,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作,不能自制为主症。多由于受凉、饮食、情志,脾胃阳虚,胃阴亏虚等因素,导致胃失和降,气逆动膈而成。临床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病情迁延不愈,呃声频频,影响患者的基本生活(如说话、进食、睡眠等)。本病有时可单独出现,有时则为其他病症中之兼证。2•针刺单穴攒竹;攒竹穴为治疗呃逆的经验穴,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太阳膀胱经挟背,与膈、脾、胃相连,可降逆治呃;呃逆为气逆动膈,《素问•六微旨大论》“升已而降”,此取欲降先升之义;攒竹穴所处的皮肤中布有额神经

3、内侧支[1],当刺激攒竹穴时,通过面神经可直接兴奋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膈神经及腹腔迷走神经丛的异常兴奋,从而达到止呃之效;针刺攒竹穴有利膈降胃、健脾和一般病情轻浅的可取此穴即效。3•针刺攒竹、内关、膻中、天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等。内关属八脉交会穴,通心包经和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三阴、会于任脉并与阳明经相合,主治胃、心、胸之疾患,针刺内关可以通过两经的交通会合关系,达到两经通调的作用,可宽胸利膈则呃逆自止;膻中、天突均为任脉的经穴,膻中为气会之穴,二者可宣肺降气,气机调畅则呃止;天枢为胃经经穴,且为大肠募穴;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

4、三阴交为脾经要穴,足三阴经交会穴,调理中下二焦气机;脾胃阳虚者可配合艾灸或神灯(红外线灯);肝气郁滞可加合谷、太冲,针用泻法;范XX,女性,43岁,体型稍胖,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进食后明显,取攒竹、双内关、膻中、天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等,天突穴不留针,胃月完部辅以神灯,三次明显好转,五次全愈。4.穴位注射(双侧内关穴)对于顽固性呃逆者,予穴位注射双侧内关穴,用5ml注射器套5号针头,抽取地西泮10mg(2ml)—侧内关穴各半支;无效时,选用异丙嗪25mg/ml,抽取25mg,左右各0.5ml;地西泮可镇静、缓解膈肌痉挛;异丙嗪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

5、的调节作用或间接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使反射弧抑制。药物穴位注射,利用药物镇静作用及内关穴的经络传注,可以起到药物与针刺的协同作用,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使膈肌和辅助呼吸肌的张力下降,从而起到宽胸利膈、调整气机和胃止逆之效。药物穴位注射可以发挥针刺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与中医经络学位的特异性结合起来,相得益彰。5•推拿治疗(膈俞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