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初中历史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ID:44076623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初中历史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_第1页
初中历史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_第2页
初中历史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_第3页
初中历史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历史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中学历史课文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只有在科学的阅读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得到发展。要读懂、读通中学历史课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注意史论结合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抓住其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例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节中关于民族危机加深的内容:《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论)。它们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除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清

2、政府外,又在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矿山等利权和扩大投资开厂(史〕。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造成中国主权的大量丧失和社会的贫困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打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论〕。因此,学习历史,首先必须梳理教材中的相关史实,得出结论,培养史论结合的读书能力。二、分析和理清知识层次或结构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大多以事为主,自成单元,前后史事,环环相扣。历史事件层次划分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用背景(原因或条件)、过程(内容)、结局(意义、评价或成败原因)“三分法”安排层次。教材大多数章节的课文都是用“

3、三分法”安排层次的,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2)按问题性质分类安排层次。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节,就是按“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特点”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特点”不同性质的两类层次叙述的。(3)按教材确定的主题安排层次。例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一节,就是按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即商品输出的方式和早期的资本输出的方式来安排层次,从而围绕主题展开的。(4)按时间顺序安排层次。例如,《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一节,就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的。三、提炼

4、和概括要点学习历史必须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要点”,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提炼要点,必须具有逻辑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执简驭繁。四、仔细推敲词句阅读中学历史课文,必须对教材重点和难点中的有关词句予以充分的注意和深刻的理解,进行一番“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这样才能正确、深入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进而达到培养智能的目的。(1)抓关键的字词。如教材中的“文景之治”“天京变乱”“光武中

5、兴”“开元盛世”等,其中“治”“乱”“兴”“盛”都是关键性的词。看见“治”“兴”“盛”即能联想到太平盛世的内容,看到“乱”即能预想到它的严重后果。仔细领会,有利于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2)抓表示事物发展的词句。例如,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一战结束“萧条下去”。抓住以上关键的词句,就可理解和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3)抓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句。例如,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6、的特点:……它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果)。掌握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可凭借推理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五、圈点批划所谓圈点批划,就是做记号(圈、点、划)和写批注。它的作用是:(1)可经常提醒我们细心读书,用脑思考,加深印象,帮助记忆;(2)可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难点、疑点随时标记下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精华;(3)可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理解和“再创造”,使书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掌握,创

7、作出新东西。总之,圈点批划是用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对教材所作的不断加工、分解和初步消化,也是把书本知识化为自身知识的重要步骤。六、编写读书提纲这是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分析综合方法的具体运用,它不仅能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获得系统和深入的理解,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关于“殖民主义的罪恶”,可列出以下提纲:抢:抢夺财富、资源和劳动力;杀:屠杀印第安人,种族灭绝政策;贩:贩卖黑人奴隶,罪恶的奴隶贸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