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语讲记

净土法语讲记

ID:44771120

大小:9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28

净土法语讲记_第1页
净土法语讲记_第2页
净土法语讲记_第3页
净土法语讲记_第4页
净土法语讲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净土法语讲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净土法语讲记 17净土法语讲记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 述智圆法师 讲解幽溪传灯大师,号无尽,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诞生在浙江省衢州府西安县。幼年投礼进贤映庵禅师出家。在万历十年(1582年),亲近百松大师学习天台教观。有一天请问楞严大定之旨,百松大师“瞪目周视,灯即契入”(百松大师瞪目向四周看时,传灯就契入了),百松大师就以金云紫袈裟授与他。万历十五年,居住天台幽溪高明寺,实修法华忏、大悲忏、光明忏、弥陀忏、楞严忏等,而且教授学徒,了无虚日。倡立国清寺为天台祖庭。传灯大师一生中写有著作十一种。曾大开讲席七十多期。在新昌大佛前登座说

2、法时,大众同闻石室中天乐铿锵齐鸣,讲完才消失。明熹宗七年(1627年),大师七十五岁,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并高唱经题而安详寂灭。大师的净土作品有《弥陀圆中钞》《净土生无生论》和《净土法语》三种。《法语》里有最切要的指示。这是依据宋代无为子杨杰所说两句名言“净土法语讲记 17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来抉择开显它的关要。它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清自身的净业水平;又像一个图标,指示下手处,最最分明;又是检验处,可以看出自己往生净土的机率有多少;也是用功处,也就是一生要致力于“轻爱”和“一念”这两大道路。大师称叹杨杰两句话是“

3、刮翳眼之金錍,治膏肓之圣药”。的确,没学这篇《法语》,我们对于怎么出轮回、生净土非常糊涂,看不清,像瞎子一样。虽说是生净土,却还在贪娑婆,不断地往轮回堕入;虽说是求净土,但对于信愿行的若干下手处却毫无动作。学了这篇《法语》,我们会顿时启开光明,看清这一生的着手处在哪里,一方面要修苦、修空,尽量地退掉对娑婆的爱;一方面要修信、修行、修愿,集聚往生的缘起势力。以此治疗我们的轮回病、散乱病,发起善根一心与阿弥陀佛相应生到净土。这样就知道本法的殊胜。《法语》首先说到净土法门的殊胜——简要、直捷,应末世之机,而且是自他二力合修,能得到殊胜功效。其次,点

4、示了法门的心要在“轻爱”和“一念”净土法语讲记 17上。而且要同时控制两头,为了轻爱要达一念,为了一念要杜境,为了杜境要见境界的空性,从而会归本性空掉枝末。说到一念之道,就在修信、行、愿上,这样轻爱和一念两头并具,就能与净土相应。以下逐段地消文解义。夫修行法门,乃如来对病之良药也。药随病广,数逾恒沙。求其至捷径,最简要者,莫胜于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修行法门是如来针对众生生死病情所开的良药。随着众生千差万别的烦恼病、生死病,所开的对治良药就庞杂繁多,数量超过了恒河沙数。在这么多应病开设的法药当中,要求一个最为捷径、最为简要的法,那不会有超过念佛求

5、生净土这个法门的了。“最简要”,指将无量法门的精要摄在念阿弥陀佛一法上;“至捷径”,指得弥陀大力摄持不落在曲折的道中,一往生就圆证三不退,极为快捷、直捷。可谓速出生死之玄关,疾成觉道之秘诀也。它真可以说是快速超出生死的玄关,疾成无上佛道的秘诀。意思是说,如果修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只用一生时间就能顿速超出原本无数劫都难以超出的生死,因此,它是解脱的深玄关要。一经契入此深玄关要,即发起了深信切愿缘念弥陀,就契合了弥陀一乘大誓愿海,由此就能为佛慈悲摄受,横超三界,径登不退,因此称为解脱的玄关。净土法语讲记 17这与通途法门迥然不同。因为后者要断尽

6、三界的见惑、思惑才能解脱,末世众生单仗自力,不晓得要多少劫才能达到,而如果依仗弥陀愿力修净土法门,一生就能登上净土,从此就出离了生死,所以的确是速出生死的玄关。再者,一往生就登上不退转地,得西方依正净缘的加持,念念增益无量菩提善根,使心性速疾开发,现前成就普贤行愿王,的确是疾成觉道的秘诀。下面幽溪大师再具体讲明这些要点。盖凡修行,求出离生死,须仗三种力。一自力,二他力,三本有功德之力。若惟务自修,悟明心地,裂无明网,出爱欲河,成佛作祖,谓之自力。是为没量好汉,真大丈夫。如佛在世,及正法中诸大菩萨声闻缘觉,及诸大祖师,是其人也。凡是修行想做到出

7、离生死,需要依仗三种力:一、自力;二、他力;三、本有功德力。如果专门致力于自修,悟明心地,裂无明壳,出爱欲河,成佛作祖,这叫做“自力”。那是超级好汉,真正的大丈夫,佛世和正法时期诸大菩萨、声闻缘觉、诸大祖师就是这一种类。若像末之世,去古既远,根器谫劣。有虽修而不悟,悟而不精。内照似脱,对境仍迷。纵使不迷,犹然坯器。菩萨有隔阴之昏,初果有入胎之昧。方之博地,安免随流。此自力之无功,出尘之不效。一错百错,实可寒心。净土法语讲记 17然而到了像法、末法时期,距离古圣之世已经很遥远了,众生根器浅薄、陋劣,纵然有修却不能悟,有悟却不能精。内照似乎脱开,

8、对境仍然迷惑,纵然不迷惑,也只是坯器,没有得到坚固。所以,菩萨有隔阴之昏,初果有入胎之昧,与他们相比,博地凡夫怎能免掉随业流转呢?这样看来,单凭自力修行难以达到脱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