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ID:44809096

大小:32.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9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在亲眼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后,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课位于本组教材的第一篇,意图是引导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引导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本组其它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学法基础和感情基调.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

2、理念,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品味语言,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三、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四、说教法:“教有多法,但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自

3、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从而让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五、说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中,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感知文本,体验情感,经过合作交流,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学习中渗透“读——思——议——悟”的学法.六、教学时间及教材处理:本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学习(1——8)自然段,体会文章情感.第二课时:学习(9——17)自然段,深入探究,联系实际,树立远大志向.七、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创设情

4、境,导课激趣1、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时,我充满激情的语言对学生说: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在飞机遇险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把自己的伞包送给一个小女孩,你知道他是谁吗?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全中国的人爱戴他,全世界的人也爱他,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表哀悼之情,你知道他是谁吗?有这样一个人,他在12岁时就说出了一句令所有人都喝彩的一句话,你知道他是谁吗?【通过教师语言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出本文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生齐读课题,谈谈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5、师做点拨:“崛”是兴起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初读课文时,一、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拼读生字,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意思,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二、-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最容易.【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嚷”读后鼻音,“惩处”中“惩”读二声,“处”读三声,“范”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巡”中的撇点不能写成半圆,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的抄写,即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又扎扎

6、实实地完成了识字教学由“读到认到写”的任务】.2、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围绕着少年周恩来写了哪几件事?并找出相关段落.引导生以“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进行概括,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理清课文结构,明确:本文围绕着少年周恩来写了三件事.①周恩来来到沈阳,与伯父的对话(1--6)②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目睹妇女受人欺凌却无处说理.(7--8)3、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思路】(三)、初步探究,把握脉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

7、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以“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生的思考能力.①初步探究,找切入点:我抛出问题: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文中的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个词在文中出现几次?通过多个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很快就能找出本文的关键词“中华不振”,在文中出现2次,进而引导生划出句子.②比较阅读,交流发现:让生反复阅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处出现的“中华不振”有什么不同,然后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仔细比较阅读会发现:第一次的“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