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ID:44809479

大小:357.51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0-29

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_第1页
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_第2页
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_第3页
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_第4页
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 )2.B(“本心流于不善的现实的人”的说法不妥,原文是“现实的人之所以流于不善,并非人的本心所致”,)3.B(“儒家都是无神论者”这一分析属于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D支,抵挡。5.(3分)D①从侧面表现仇悆深得民心,⑤从侧面反映仇悆所受到的尊重。6.(3分)C“犒劳全体将士”不当,应是“犒劳来投奔的人”。7.(10分)(1)仇悆抄写诏书内容公布到各个郡县,读到的人都激动得流泪,都想自告奋勇去杀敌。(4分,揭

2、、读者、自奋、句子通顺各1分)(2)仇悆竭力陈述不能这样做,张浚也赞同他的观点,因而最终保全救活了几个州的百姓。不久朝廷下诏让他赴京,军民痛哭着为他送行。(6分,力、全活、寻、诣、阙、句子通顺各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飘”“挂”用得好。[1分。答对两个1分,答对1个不给分。]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出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2分。分析1分,手法(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夸张等)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述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2分。

3、分析1分,手法(化虚为实、情景交融、拟人等)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9、颈联直抒胸臆,(1分)抒发的是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2分)尾联“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抒发了两种情感,一是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同时又为自己仍然滞留在边塞(威武)而归期无着落而感到伤感与无奈。(每种情感1分,共2分)这一联在叙述中间接抒情,高兴又伤感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的透露出来,含蓄而又意味深长。(1分)10、名句名篇默写(6分)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4、(25分)11.(1)A3C1D2(B“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来的转变作了铺垫”错,死要面子是有的人的看法,而非九度的实际特征,而九度的生活态度始终未变,所以涉及不到“转变”这一说法。E并非“一波三折”;C复杂情感不妥,主要是敬佩,故选此项得1分)(2)九度是一个贫困却不潦倒,屡遭不幸却能以一种热情、坚强、乐观的心态,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去面对人生的生活强者的形象。(2分)坚强、乐观:他人生多舛,上大学时,生活贫困,工作后受牵连下岗,后来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做生意失败,又被人欺骗,但他丝毫没有消沉之气,而是坚强面对,勇于承担,并且总是能看到生活中的温暖,热情地对待生活。(

5、2分)自尊自立:拒绝接受贫困贷款,在校友录上的留言向来是报喜不报忧,拒绝接受同学们的帮助,在聚会上拿不出钱却不肯白占大家的便宜,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都表现了他的自尊自立。(2分)(3)①与九度形成对比。既写出了“同学们”面对生活,总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缺乏对待生活的热情的错误心态,又衬托了九度贫困却并不潦倒的风度,写出了九度的坚强乐观,使九度这一形象更加突出。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同学们”是社会中大部分人的代表(缩影),在他们的身上反映出了当今社会很多人共有的心态,同学们的生活态度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都有顺境逆境,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各每方面3

6、分,观点各1分,分析各2分)(4)两个观点皆可,酌情给分。参考示例:认为必不可少。主题角度:小说结尾画龙点睛,使读者对作品主题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情节安排角度:与前文九度的表现和题目相照应。人物形象塑造角度: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完整。认为画蛇添足:表达效果角度:如果没有这个结尾,小说会给人更大的思考空间。主题角度:限制了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人物形象塑造角度:不影响人物形象的完整性。12.(25分)(1)C3D2B1(A.使梁漱溟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盛名的不仅仅是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E.梁漱溟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的意义,并非是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B.从文中句子“我

7、‘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可以看出,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实践其观点,更主要的是因为责任,因为中国问题)(2)①梁漱溟不认为自己是学者,是因为:他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只是好发现问题,好用心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已,谈学问,只是不得已,外人看他像是在谈学问,其实,志不在学问。(2分,意思对即可)②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