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详细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详细教学设计

ID:44809983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9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详细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详细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详细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详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自然的启示》详细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8个生字.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其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

2、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利用本组前几篇学过的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渡到本文的学习.)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自

3、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不折不扣.异想天开.生态平衡等.)4.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你是怎样归纳出来的?《“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个自然段).三.精读研讨,质疑交流1.学习第一篇文章《“打扫”森林》.(1)默读《“打扫”森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

4、句画下来,并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2)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流受到的启示.“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①结合上下文,用画“生物链示意图”的方式理解这句话.②联系科学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③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文本.)2.学习第二篇文章《人类的老师》.(1)默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下感受.重点感受下面两个句

5、子:①“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②“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第一句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举例谈谈这些“优良性能”和前面几种昆虫飞行的联系.第二句让学生打开思路: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2)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

6、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五.布置作业1.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中受到的启示.六.板书设计12*  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的老师》——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教学反思]本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告诉我们科学合理

7、地开发.利用大自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内容或主题相似的课文,并正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因而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