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的导学案

《牛和鹅》的导学案

ID:44812294

大小:50.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9

《牛和鹅》的导学案_第1页
《牛和鹅》的导学案_第2页
《牛和鹅》的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牛和鹅》的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五年级“高效课堂”课时教案(A)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五年级日期主备人授课教师课型新授课课题牛和鹅课时序号教材分析《牛和鹅》是“角度”这一单元的课,这篇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是一篇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又蕴涵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的文章。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强调了让学生懂得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课的可读性非常强,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想象画面、场景,在思中悟,感悟作者的表达、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以及作者用生动的故事为依托,阐释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教学要求1

2、、通过自读、练读,能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2、通过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层次。3、通过抓关键字词,感悟人们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入情入境地朗读。学习目标知识能力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德育情感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重点难点理清脉络层次,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后反思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

3、。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然而,我更多思考的是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所以,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金台区逸夫小学“高效课堂”课时教案(B)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附件:)教学环节时间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谈话导入。51、板书课题。2、谈话:你能用几个词概括牛和鹅给你留下的不同印象吗?3、小结:这是我们眼中的牛和鹅,到底作者笔下的牛和鹅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

4、了解吧。1、齐读课题。2、汇报交流。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初读课文。151、组织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出示本课拟声词,请个别学生读。“吭吭、吁哩哩,啪嗒啪嗒,啪啪啪”2、组织齐读课文。(重点关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2、正确读出本课的拟声词。3、齐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相机正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层次。151、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课件)思考:课文讲了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分别是怎样的?由于什么原因让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2、组织学生根据提示

5、在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3、组织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4、指导学生划分层次。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作出思考。2、根据提示在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生交流汇报。4、学生划分层次,进行交流。作业。51、练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找出文中写得最精彩的部分,说说你的想法。巩固知识与拓展练习相结合。金台区逸夫小学“高效课堂”课时教案(B)第(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附件:)教学环节时间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谈话引入。51、板书课题。2、承上启下的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牛和鹅》这篇文

6、章,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刚开始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是不怕牛,而怕鹅,后来的态度却发生了转变,就是因为一次被鹅追赶的经历,受到了金奎叔的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次经历。齐读课题,随着老师的叙述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自主预习,我能行。101、拼音词语对对碰。2、回忆课文要点,按内容填一填。完成练习题,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自主合作,我最棒。15探究问题一:怕鹅与不怕鹅,结果有什么不同?探究问题二:找出文中写得最精彩的部分,说说你的想法。学生汇报探究问题的结果。学以致用,我尝试。5实话实说。(1)你是怎样看待学习成

7、绩不好的学生的?(2)你是怎样看待父母唠叨的?(3)你是怎样对待老师对你的批评和教育的?学以致用,完成小练笔。读故事,想办法。5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请问: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集思广

8、议,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