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墨池记》 - 2014年高考喜报

出师表》《墨池记》 - 2014年高考喜报

ID:44813751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9

出师表》《墨池记》 - 2014年高考喜报_第1页
出师表》《墨池记》 - 2014年高考喜报_第2页
出师表》《墨池记》 - 2014年高考喜报_第3页
出师表》《墨池记》 - 2014年高考喜报_第4页
资源描述:

《出师表》《墨池记》 - 2014年高考喜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出师表》《墨池记》--------------------------------------------------------------------------------一、一周知识概述(一)《出师表》课文朗读:出师表  1、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虢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

2、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文章采用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历来被认为是“表”中的名篇。  2、学习这篇文章时,主要注意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原因:  诺葛亮在这篇表文的开头就提到“益州疲弊”,却又要出师伐魏,这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其实不然。要弄清这一点,必须首先了解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和伐魏前的准备工作。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他在初见刘备时就提出了两条进军路线:一条是从荆州出兵进攻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河南洛阳);一条是从益州

3、进攻秦川(今陕西、甘肃两省秦岭以北地区)。这个“钳形攻势”的设想本来是可行的。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吴国在虢亭战役中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谓“益州疲弊”,就是指这种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223—227)来为伐魏做准备。如表中提到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件事。此外,从表中“兵甲已足”这句

4、话也可以看出,在这五年里诸葛亮在战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关于文章脉络: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出来了。  (1)诸葛亮跟后主刘禅有两种关系:一是君臣关系,二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既昏庸无能,又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

5、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荐举人才来管理“宫中”和“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  (2)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必要重提这种争论,但也应对出师原因做出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不同于奏议

6、,不是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式的,就是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文章陈述的重点: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本文内容的重点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又有三点内容,即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这一点正是全文主旨所在,理由如下:  (1)文中谈到前两点(即开张圣听和

7、严明赏罚)时,都是从正反两面加以申说,可见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刘禅平日宠信宦官黄皓一类小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诸葛亮远离国都的情况下,“忠谏之路”很可能被堵塞,“内外”也可能“异法”,结果必将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因此,能不能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就在刘禅是否能“亲贤远佞”这一点上。  (2)表文中用了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与能”,在政事安排上又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其中指名提到的有四个人,即郭攸之、董允和向宠,提官职而未指名的有三个人即陈震、张裔和蒋琬。这些人都是王佐之才,平日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在表

8、文中只着重地称赞他们的优良品格,说他们“志虑忠纯”,是“贞良死节”之臣;又特别强调他们是先帝“简拔”出来的,值得信任。尤其发人深思的是,文中还插入一段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从而引出全文最重要的一个结论:亲近贤臣,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从文章的第三部分可以看出,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为己任,而把国内的责任完全交给了郭攸之、董允等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