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修武

千年古县—修武

ID:44814420

大小:4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9

千年古县—修武_第1页
千年古县—修武_第2页
千年古县—修武_第3页
千年古县—修武_第4页
千年古县—修武_第5页
千年古县—修武_第6页
千年古县—修武_第7页
资源描述:

《千年古县—修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千年古县--修武魏晋为七贤聚会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和吴、蜀两国鼎足而立,史称三国。修武属魏国,仍然被析置为修武、山阳二县。不过,山阳县属河内郡,修武县属朝歌郡。魏国建国之初,即一改曹操统治时期举贤任能、发展生产的新兴气象,就开始腐败。至魏明帝曹睿时,腐败更甚。这时候,魏国惟一的谋略家、军事家司马懿及其儿子们经过几十年的经营,逐渐把持了朝政,而且开始夺权。司马氏集团为扫除异己,大张挞伐,滥行杀戮,使朝野上下危机四伏,陷于一片恐怖之中。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思想领域发生了一次大裂变,由此也形成了一个强劲的思想解放

2、浪潮,随之亦产生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化群体,即所谓的“魏晋名士”。而活动于修武县北五里源一带及百家岩山林里的“竹林七贤”则是这个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谯郡銍(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嵇康,是“竹林七贤”的实际领袖。公元243年,嵇康举家迁居河内郡山阳县,从此在此寓居长达20年之久。随后,他的好友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人追迹而至,其中山涛、向秀二人是河内怀(今焦作市武陟县)人。他们或久留,或小住,以嵇康为核心,饮酒赋诗,抚琴作啸,议论时政,评品人物,甚至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举动,以显示其蔑视礼教、淡出利禄、超然物外的雅士情

3、怀。因为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聚会,所以被称为“竹林七贤”。原籍江南的嵇康之所以会选择山阳作为自己的长期寓居之地,是有深刻的历史和政治原因的。汉末长期战乱造成中国北方人口锐减,出现了大量的无主荒田,这种现象在主战场首都洛阳附近的河南、河内郡更为明显,因此官员们多在这里占田建宅,特别是位于洛阳以北的河内郡,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多泉水瀑布河流,遍布达官贵人的庄园水碓,其中“有公主水碓三十余区”。嵇康的父亲嵇昭为曹魏督军粮侍御史,嵇康本人则与长乐亭公主结婚,因而嵇康在山阳寓居,一是其父早已在那里置办有庄园,二是可能长乐亭公主在山阳有水碓。此

4、外,从嵇康个人来说,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明争暗斗、朝政极其血腥黑暗的时代,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殃及不少文人,所谓“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出于洁身自好和保命全身的考虑,嵇康不得不离开洛阳这个是非之地。尽管他离京而去,表面上轻名教蔑礼法,那是他对执政者打着“礼教”旗号而大肆诛灭异己的虚伪和残暴的极端不满,其实他骨子里却是忠实的儒家信徒,更何况他是曹魏皇室姻亲,朝政的变故必然关系到他自身。而山阳距离当时的京城洛阳不过二百余里,他在这里既可以观察朝政,又能暂避司马氏集团的拉拢或

5、诛杀,从而成为他与政治和信仰之间不离不弃的理想选择。上古为陶器发明地修武县地处中原,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据现代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是中华文明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时期,这里被称为宁地。相传,这里有一个叫封子的部落首领,他从用泥包鱼烧烤受到启发,发明了陶器,很快广泛被人使用传播,因此被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任命为陶正。一次,封子在烧制陶器时因窑内温度不够,纵身跳进火内自焚加温。开窑后,人们将他的余骨葬在宁地北山之中(今修武北部太行山一带),称为宁封子。禹时为大禹治水地唐

6、尧、虞舜、夏禹三代属九州之一冀州之域,为覃怀之地。据有关专家考证,大禹治水的“导山疏水”所导之大伾山,就在修武及其周边地区。《尚书·禹贡》记大禹治水的经过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大海。”《史记·河渠书》载:“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及孟津、洛汭,至于大伾。于是,禹以为河所以从来者高,水端悍,难以平行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入于渤海。”从上述文献来看,大伾山是大禹“

7、导山疏水”治理黄河的关键所在。那么,大伾山在哪里呢?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说:“在河内修武、武德之界。”但其后的史学家多以修武、武德无此山,对郑玄之说提出质疑,尤其是臣瓒在《汉书》注云:“今修武、武德无此山,成皋县山又不一成;今黎阳县山临河,岂是乎?”之后,黎阳(今浚县)之黎山遂改名为大伾山。但臣瓒之说并不完全令人信服,历代都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至现代则有郑州《黄河志》主编王法星积数十年黄河治理研究和考察之所得,从1985年起先后发表了6篇有关《禹贡》大伾山的探讨论文。他指出:“大伾山的遗址,郇封岭(今修武县境内)是其北麓(焦作市恩村,

8、原名鲧镇,距郇封岭20余里,相传为鲧治水时的驻地。其东北20余里又有《魏土地记》所记载的‘南北宽二十余里,东西长三十余里’的吴泽陂,为当年黄河冲泄之大潭遗痕),清风岭(在今温县、武陟境内)是其被腰斩的残余。整个大伾山是嵩山余脉,它从洛汭东岸起,逶迤东北行,越过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