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分析报告

《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分析报告

ID:47406914

大小:7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1

《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分析报告_第1页
《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分析报告_第2页
《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分析报告_第3页
《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分析报告_第4页
《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分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分析内容摘要摘要:《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写于1921年的作品.他就当时的旧中国大多数农民的现状深刻地去揭示了当时农民的精神面貌.意在唤醒麻木中的中国人民.希望他们觉醒起来救中国.使中国人不再受欺辱.不再受奴役。他的作品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我主要是从阿Q这个人物入手.抓住他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的种种行为去写.具体分析了他的精神胜利法和革命历程.揭示出人物的弱点.点明了人物性格的可悲性.以及由此去阐发了阿Q革命的失败和下场的悲惨的必然性。同时.也警醒国人.不要再让阿Q的悲剧在中国上演

2、!关键词:畏强凌弱精神胜利法狂妄自大革命阿Q.是鲁迅笔下的一个典型文学形象.更是一个旧中国下层农民的真实再现!他的出现.不但震惊了旧中国.敲打着每一个中国的心坎.同时.也震憾了世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阿Q正传》①创作于1921年.是鲁迅先生②最著名一篇小说.它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先生用娴熟的笔法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个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形象.让阿Q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甚至家喻户晓的名字。阿Q形象不但在当时的中国.乃至在今天在世界都引起了不小的

3、震憾.催人警醒.促人奋进。《阿Q正传》继承我国小说的民族传统.用“传”③的形式构成全篇。小说紧紧围绕阿Q而“传”.自始至终以阿Q的活动作为唯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出阿Q短暂而可悲的阿Q正传》是一篇中篇小说。鲁迅著。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鲁迅以巴人为笔名在《晨报副刊》分章刊载.共9章。后收进小说集《呐喊》。②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

4、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③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一生.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艺术形象.特别是阿Q的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有鲜明的个性...包含深广的社会和历史内容.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说:“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面.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阶级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5、。因此《阿Q正传》的主题是永恒的.阿Q形象永远是一面镜子。小说中的阿Q和未庄的贫苦农民.虽然有改变自身生活处境的渴望.但愚昧、麻木、不觉悟.严重的精神胜利病.典型地提示了这个历史阶段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写下了一段中国人的心灵史.说明了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性。小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受压迫、受剥削、受愚弄的下层农民形象.他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一无所有.最后糊里糊涂地被处死.但他却并未觉醒.没有去为被抓被杀而担心.反而在意的是如何让看客更满意自己的表现.真是可悲可怒!整篇小说中.鲁迅用形象的手法.把中国农民麻木不仁、不觉

6、醒的形象赤裸裸地血淋淋地展现在国人面前.使中国人从内心受到震憾.从而觉醒.促使他们去奋争.去改变命运。他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他在谈到《阿Q正传》的成因时.说他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又说:“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灵魂.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依了自己的觉察.

7、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他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疗救这样病态的社会、病态的国民而发出痛苦的呐喊。这是鲁迅写《阿名正传》的真正意图。在分析阿Q这一形象时应突出两点:一是要把他的主要特征—精神神胜利法突出来;二是应抓住他革命的全程。一、阿Q的“精神胜利法”①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多方面.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他

8、的“优胜记略”②不过是充满了血泪和耻辱的奴隶生活的记录。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烙上了民族耻辱的极深印记。在帝国主义扩张浪潮不断冲击下.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现实环境使他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精神胜利法”正是这种病态心理的表现。与此同时.农民本身的阶级弱点.小生产者在私有制社会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经济地位.也是其中的根源之一。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