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起源完整版本.ppt

室性早搏起源完整版本.ppt

ID:51444735

大小:3.79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3-22

室性早搏起源完整版本.ppt_第1页
室性早搏起源完整版本.ppt_第2页
室性早搏起源完整版本.ppt_第3页
室性早搏起源完整版本.ppt_第4页
室性早搏起源完整版本.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室性早搏起源完整版本.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室性早搏起源体表心电图定位Contents概论体表定位总原则常见起源部位心电图特征123一概论室早较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包括健康人和心脏病患者部分需消融治疗可起源心室各部,体表各导联QRS形态不同,可初步标测起源点,指导消融。心电图基本原理心肌细胞除极方向——探测电极位置心脏空间心电向量环——额面,横面——肢体导联,胸导联QRS环心室除极顺序:室间隔(左向右)—心尖部—前壁—侧壁—后壁—基底部额面心电轴二室早体表心电图定位原则(定位依据向量方向)V1导联:定左右LBBB形(S型)—右室RBBB形(R型)—左室下壁导联:定上下(II,III,aVF)R型—上(流出道)S型—下(心尖部)v

2、2-v4导联:定前后R型—后(心脏后壁)S型—前(心脏前壁,心尖部)三室早常见的起源部位右室流出道(最常见)左束支阻滞型.(胸前导联移行晚,≥V4)II,III,avF呈R型avL,avR一般呈QS型RVOT进一步分为前间隔,后间隔,前游离壁,后游离壁四个区右后上左前下RVOT不同起源(上-下,右-左)CCABABDDA前间隔B后间隔C后游离壁D前游离壁部分起源于肺动脉瓣,形态与间隔部相似,体表心电图不易区分部分起源于LVOT,但V1导联呈LBBB型(rS),胸导联移行区在V1-V2,若此时R波时间比(tR/tQRS)≥50%R波电压比(tR/tS)≥30%否则,为RVOT起源部分起

3、源于主肺动脉干(流出道延伸),此处有肌袖组织,与前间隔相比的特点:II,III,avF的R波更加高大:总和≥7.0mv胸导联移行更快,≤V2-V32左室流出道(10%) (上—下,左-右)右束支阻滞型,胸前导联移行早(≤V1-2)II,III,avF呈R型形态多变最常见起源为:左冠状窦下,左冠状窦内其它:右冠窦,无冠窦ABA左冠状窦下B左冠状窦内LVTO不同起源3三尖瓣环起源(5%)(右-左,后-前)左束支阻滞型(V1-3S型,V5-6R型,移行晚V3-4)II,III,avF呈S型(偏后)或R型(偏前)I,avL呈R型分为游离壁(前,中,后)间隔部(前,中,后)(时钟法)前上后下A

4、BA后间隔B前游离壁三尖瓣环起源定位前上后下4二尖瓣环起源(3%) (左室最后方,后—前,左-右)右束支阻滞型(移行早V1-V2)II,III,avF呈S型(后下部)或R型(前上部)分为游离壁(前侧壁,侧壁,后侧壁)间隔部(前间隔,中间隔,后间隔)前上后下A前间隔B后间隔C前游离壁D后游离壁ABCD二尖瓣环起源定位前上后下5左室间隔部起源右束支阻滞+左前/左后分支阻滞常呈室性并行心率,有室性融合波分为:左室前间隔上部(左前分支区)左室下后间隔部(左后分支区)A前间隔上部B下后间隔部ABC(2)左束支分支阻滞电轴(1)左室间隔起源正常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6乳头肌起源左侧乳头肌:RB

5、BB右侧乳头肌:LBBB左侧(左前+左后)右侧(右前+右后+右隔)消融较困难(解剖变异大,基底宽厚,起源位置深,振动剧烈等)A左前乳头肌B左后乳头肌C右前乳头肌D右隔乳头肌ABCD乳头肌起源定位7其它近希氏束部位起源心外膜起源侧壁,心尖部……实际工作中,室性早搏定位较为复杂,相邻部位心电图较为相似,难于区分,合理定位遵循总原则,也有赖于临床经验总结及统计分析。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