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初探.doc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初探.doc

ID:51517748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初探.doc_第1页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初探.doc_第2页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初探.doc_第3页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初探.doc_第4页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初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初探天心一中数学教研组黎伍红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在高考试题的发展上看,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不断加大考查能力的力度,充分体现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功能。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的实践中,我立足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编写和运用校本课程来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在学生能力培养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和更新校本课程。两者相得益彰。现就学生能力培养体会小结如下:一、对数学能力的新认识: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

2、能力。一般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特殊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内,一般能力包括常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这些能力将大大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体现数学认识和构建的需要,也反映数学自身特征的要求,是数学能力的基本和核心;此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数学能力的核心内容屮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

3、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的典型事例,编拟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的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具体来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的能力包括:1、培养学生善思、善想、善问的基本素质,提高质疑能力高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大多表现在记忆和

4、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就研究性学习而言,需要培养学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耍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还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去补充完善和巩固。高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1在解题上提出新颖,简洁,独特方法。如:若集合M、N中含有的元素个数相同,且MUN={a,b,c,d}则集合M的不同构成方法种数是多少?利用M、N的对等性便很快得出M的不同构成方法,有了这种清晰的思维能力,学生解决问题又简

5、洁又明快。培养他们善思的思维,也是他们今后踏入工作岗位后用于解决问题的必备能力。%1运用类比的方法对某些结论进行推广和延伸,获的更一般的结论。如:对于基本不等式,类比此式可推广到三次或n次,这样一来就可用来求x2(1-3x)(0

6、出新的问题进行探索。譬如,在求数列an=2n-l的前n项和时。可以引出数列{S%}和{S3n-S2n}的前n项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前一问题仍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但首项、公差都已经变化,认知上没有冲突,学生是可以解决的;后一问题如果学生不深入研究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他就无法求此数列的前n项和。探究等差数列相关知识,对学生而言应是创新性思维;如果再将产生的结论向等比数列联想,可使这种创新思维得到延伸,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之目的。2、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数学问题来源于社会实际

7、,又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对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屮,让学生分组参加社会调查,发现和编拟一些数学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这些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除了要熟悉有关的实际背景,更关键的是要通过审题、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计算工具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模型化的价值,同时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例如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100万人,如杲年口然增长率为1.2%,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y(人)与年份

8、x(年)的函数关系式。这是一道人口增长率问题,教学时为帮助学生审题,可以在指导学生阅读题时,提出以下要求:——粗读,题0中涉及到哪些关键语句,哪些有用信息?解释“年自然增长率”的词义,指出:城市现有人口、年份、增长率,城市变化后的人口数等关键量。——细想,问题中各量哪些是已知的,那些是未知的,存在怎样的关系?——建模,启发学生分析这道题与学过的、见过的哪些问题有联系,它们是如何解决的?对此有何帮助?学生讨论后,从特殊的1年、2年…抽象归纳,寻找规律,探讨x年的城市总人口问题:y=100(l+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