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课练习及答案.doc

论语十课练习及答案.doc

ID:51560597

大小:89.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13

论语十课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论语十课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论语十课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论语十课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论语十课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十课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为政以德》练习题一、2.3章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孔子认为哪一种更好?二、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三、如何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四、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论语集注》把它释为“各得其分”(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五、默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_____________。”(2.1)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2.3)3、丘也闻

2、有国有家者,,。盖均无贫,和无寡,。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4、,不令而行;其身不正,。(13.6)一、2.3章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孔子认为哪一种更好?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法治、礼治。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

3、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也应认识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了道德,却忽视了刑政、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二、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这句话两者没有矛盾,它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只有先满足了百姓的物质需求,才能进行精神的教化,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先“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是要重视“教化”。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4、。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重视人的基本原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因此,孔子的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三、如何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无粮顶多饿死,而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根本就站不住,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对国家的重要性。而赢得百姓的信任最重要的就是施行仁政,对百姓进行仁义礼乐的教化,以德治国。这句话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四、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论语集注》把它释为“各得其分”(不同等级地

5、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口号,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孔子主张“均无贫”,上下各得其分,这与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是相一致的。“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的。因此朱熹对“均无贫”的这个“均”字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克己复礼》课前练习一、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孝悌是仁德

6、根本。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二、.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三、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四、默写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12.1)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3.1)7、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8、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

7、__________。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克己复礼》练习答案1.儒家认为,忠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在家中实现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就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背景: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

8、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德根本这个道理。2.“仁”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