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ppt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ppt

ID:51579334

大小:58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4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ppt_第1页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ppt_第2页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ppt_第3页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ppt_第4页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作者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贞元九年)进士及第,五年后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卒于柳州任所。写作背景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

2、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译文】海边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愁肠和身子割成千万份,撒落在峰头上看到故乡?海畔尖山似剑铓,首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象。“海畔尖山似剑铓”,这是描写柳州四野

3、群峰的峻峭。“似剑铓”,真是形象可怖,令人惊心动魄。但这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写实,是贴切的描写。柳州一带,千山林立,多拔地峭竖,有如桂林。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柳宗元的字)诗,知海山多奇峰也。”苕溪渔隐胡仔也说:“余两次侍亲赴官桂林,目睹峰峦奇怪?'海畔尖山似剑铓'之句,真能纪其实也。”秋来处处割愁肠。第二句紧承上句,触景伤怀:“秋来处处割愁肠”。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天气萧瑟,树木凋零,容易惹动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诗人此时此刻,更是如此。“割愁肠”一语,是由“似剑铓”的

4、比喻所产生联想。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逐客来说,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诗人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从肠断这一思绪出发,将四周的高山峻岭比喻成了无数利剑的锋芒,而自己的愁肠正是被其割断。“海畔尖山”,柳州地处岭南海滨,远离故乡。时值秋季,悲秋之愁,思乡之情,令诗人愁肠百结,肝肠寸断。比喻师傅!师傅!师傅!师傅!师傅……师傅!师傅!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写诗人由“望故乡”而心生的幻

5、想:如果能将身躯化作千百亿个,那么我这些身躯也会飘落到众多峰顶遥望故乡。古乐府《悲歌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诗人借佛教释迦牟尼“化身”无数的说法,幻想自己能“化身千亿”了。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化用佛典手法赏析1、寄情于景。秋来气爽,登高望远。本是令人心旷神怡之事,但由于作者贬谪于此,抱负不得伸展,前途广卜,因而愁思满怀。挺拔峭立的山峰,在他眼里也化作支支剑锋,仿佛要割断自己的万丈愁肠。2、利用形象思维来揭示内心世界。身在贬所,登上高峰“望故乡”而不得归,“远望可以当归”,为了安慰自己的思乡情绪,愿意化身千亿

6、,每个自己都站在山巅之上远望故乡。希望在朝旧友能伸出援手来挽救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