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1121实数与数轴Z.doc

【教案1】1121实数与数轴Z.doc

ID:51590723

大小:8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教案1】1121实数与数轴Z.doc_第1页
【教案1】1121实数与数轴Z.doc_第2页
【教案1】1121实数与数轴Z.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案1】1121实数与数轴Z.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2.1实数与数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和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力目标:让学生感知无理数的存在,经历数系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过程.通过无理数的引入,培养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体验数系的扩展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和实数的分类.难点:正确理解无理数的意义.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圆周率π.它约等于3.14,你还能说出它后面的数字吗?比一比

2、,看谁记住的最多.教师简介目前π值已准确算到上千亿位.二、【检索旧知揭示矛盾】π是一个怎样的数呢?引导学生回忆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如:-3,0,5…分数如:…有理数π肯定不是整数,那么它是一个分数吗?让学生用计算器将下列有理数化成小数形式:5=,=,-=,=引导学生发现:任何一个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必定是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形成共识:π不是一个有理数.三、【实践体验感受新知】还有哪些数和π一样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呢?动手操作: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计算器动手求的值,再利用平方关系验算所得的结果.关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析议论并发

3、表个人见解,教师给出评议后再用计算机演示计算的情形,以增强学生对“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的信服度.学生认识了个别无理数之后建立一般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后再回到具体的个别情形去,让学生再举例一些无理数.无理数的出现,使数系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实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问:你能说出实数的分类吗?四、【练习反馈调整巩固】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数集里.-π,-,,,0.324371,0.5,-,,4,-,,0.8080080008…实数集﹛…﹜无理数集﹛…﹜有理数集﹛…﹜分数集﹛…﹜负无理数集

4、﹛…﹜2、下列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⑴3.14是无理数;⑵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⑶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⑷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⑸无理数都是开方开不尽的数;⑹不循环小数都是无理数.五、【质疑讨论数形结合】质疑: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的点吗?让学生先按照计算器显示的结果来想象出表示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小组讨论:1、如图(教材P8图12.2.1),你能将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割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吗?它的面积是多少?2、你能由面积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吗?3、大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小正方形的.教师听取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结论给出评价.教师运

5、用课件动态展示在数轴上确定表示的点的过程.以为突破口,让学生了解数轴上的任一点必定表示一个实数;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换句话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以由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补充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小结:1、无理数、实数的意义;2、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布置作业:课本P11第1题.七、板书设计:12.2.1实数与数轴有理数的分类实数的分类拼图讨论化成小数形式练习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π表示说明: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及平方根、立方根以后,接触过

6、“”、“π”等具体的无理数的基础上,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从而将数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是本案教学措施设计的追求.针对本节课概念性强、例题不多的特点,结合八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的心理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的体验教学法.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现代信息工具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

7、线长为”的数学事实,体验无理数的存在与数系扩展的必要.无理数概念的引入,遵循了“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在经历数系扩展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观察、对比、发现、讨论、探索、归纳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思维的训练.通过小组互相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