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doc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doc

ID:51630815

大小:48.4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4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doc_第1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松江中学语文教师许静举行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材辅导讲座,探讨教材特点和教学方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愿借这次集体备课的机会,就《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与教学谈一点看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目的是和大家一道共同学习,不断促进自己专业素养的提高,努力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一,整体观照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共设置了六个单元25篇课文,主要以文学作品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安排内容,兼有文言文学习。教学目标上侧重培养学生欣赏

2、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整体上了解了教材的编排结构和教学目标后,我们不妨在教学时适当地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调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行集中教学,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即把六个单元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言文。第六单元单独为一部分,一是文言文的特殊性,二是中考所占的分量较重。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第一单元的诗歌和第三单元、第五单元的小说。它们以单元的内容形式出现,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因此,教学时放在一起集中讲,重点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

3、整体上了解文学作品的各种样式和各自特点。第三部分:议论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第二单元演讲和书信,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了议论的方法;第四单元议论文单元,这是这套人教版教材中唯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地位重要,讲授之前可介绍一些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并配合适量的课外议论文阅读训练,来强化学生对议论文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生能写一些简单的议论文打下基础。初三学年,时间紧任务重,通过这样的整合与调整,既便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从宏观上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充分利用教材,着眼明年的语文中考。把

4、文本教学与中考复习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1、讲完文言文单元后,可适当找些文言文阅读习题进行训练。一是对教学内容的复习与巩固,二是让学生熟悉一下中考题型。2、在学习完议论文单元后,可适当找些课外议论文按中考要求对学生进行议论文阅读训练。既巩固了课内所学的文体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对议论文文体的应用能力。3、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可结合中考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如在教授完《智取生辰纲》后,利用学生对文中的故事、人物兴趣颇浓之机,积极引导、督促他们对名著《水浒

5、》的阅读。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在中考的文学名著考查中轻松过关。类似的还有学习《杨修之死》后,读《三国演义》;学习《香菱学诗》后,读《红楼梦》等。1、灵活的处理字词教学。解释词语是中考题型之一,日常教学中,它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环节。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在不查工具书和资料的情况下,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解释,然后师生评判,分出优劣。老师可适当介绍一些解释词语的要领,教以方法。这样不仅学生感兴趣,而且易记,耗时少。第三,巧妙借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面临中考,又不得不指导写作。

6、方法想了很多,但学生写作水平还是不理想。其实,回归教材文本,从教材中挖掘一些素材,进行作文指导,效果可能更好。在学习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后,大多数学生都明白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教师不妨借此机会给学生开设一堂作文辅导课,给学生讲讲“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在写作中也需要创造性思维,唯有创新,才能让你的作文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赢得高分。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时,学生很可能对文中的两个词语“他信力”和“自欺力”感兴趣。对此,教师不妨告诉学生,这叫“仿词”,它们是由“自信力”一词

7、仿造而来,是一种再创造。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也可以采用这种“仿词”的形式进行创造性的仿写,运用得恰当、合理,会起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词五首》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在写作中的引用意识。自古以来,引用就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在众多的引用中,引用古诗词是一种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它会给文章增色添彩,收到“画龙点晴”、“文采飞扬”的效果,使自己的文章更富文化内涵。让学生明白背诵古诗词不仅仅是为了默写,更重要的是一种写作素材的积累,一种自身文化素养的积累。每年中考的满分作文,像这样通过巧妙引用古诗词

8、而获得满分的作文相当多。以上三点做法,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难免肤浅,值得推敲和商榷的地方会很多,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2009年10月13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