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桩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

类桩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

ID:51644034

大小:23.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14

类桩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类桩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Ⅱ类桩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采用水下混凝土灌筑钻孔桩的原理是利用混凝土自由落体的冲击力向下冲砸、顶升孔内的泥浆和浮渣,类似风箱活塞作用,使得浮渣和泥浆被整体托起流排出。在灌桩过程中,混凝土和泥渣应是相对独立的流塑体,如两者掺杂在一体,就会形成Ⅱ类桩或Ⅲ类桩甚至断桩。一、Ⅱ类桩原因分析Ⅱ类桩主要是桩的完整性不好,桩体局部存在夹渣夹泥、缩颈、扩孔、鼓包等现象。Ⅱ类桩多出现在桩体的根底部和头顶部。分析造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坍落度较大,在混凝土离析是汤汤水水的时侯,浮渣或沉淀的泥浆就会掺加进混凝土里面,这两种流塑体就

2、会夹杂在一体,形成桩体混凝土夹泥夹渣。因此,混凝土离析造成Ⅱ类桩的情况较多。2、沉渣厚度过厚,泥浆含砂率过大、泥浆比重过大:①清孔不彻底,沉渣厚度过厚,或导管口距孔底较高,首盘混凝土不能足以把全部沉渣冲开、托起,部分泥渣就夹杂在混凝土中,这就是很多Ⅱ类桩出现在桩底根部的原因。②泥浆清孔后换浆不彻底,含砂率过高,随着灌桩的时间增加,泥浆内的颗料物质不断沉淀在混凝土上面,厚度不断增加,重量不断增加,部分泥浆和浮渣就会掺加进混凝土里面,这就是为什么Ⅱ类桩在桩上半端部出现较多的原因。3、导管埋深:导管埋深过浅,接近泥渣层,混凝土易把部

3、分泥渣夹进去,形成夹层,造成Ⅱ类桩或断桩。4、易塌孔地层,桩孔受到长期浸泡:易塌孔地层,如砂类土层,采用不好的泥浆,护壁效果较差,并且受到长期浸泡,,灌桩不及时,在灌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塌孔。二、预防Ⅱ类桩措施1、确保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粘稠度,使混凝土的组成物质互不分离,类似橡皮糖,使两种流塑体互不掺杂,所以泥浆和浮渣就不容易被裹进混凝土里面。当灌注至距桩顶标高8—10m时,应适当调小混凝土坍落度。检查封底混凝土方量,导管口到孔底一般在0.3-0.4m。首盘混凝土导管埋深应满足1m以上。2、严格进行桩孔二清程序:下钢筋笼

4、后和导管后,必须认真进行二次清孔和换浆过程。务必使摩擦桩沉渣厚度不得大于10cm,最好使沉渣厚度接近零,泥浆比重不得大于1.1,含砂率不大于2%、粘度17—20s,要达到验标要求值。3、在钻进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地层变化。对于易塌陷的砂类地层,要加大泥浆护壁,二清结束后,要及时灌桩,不能长期浸泡。4、注意测量导管埋深,精细灌桩工艺。导管埋深不得过浅或过深,宜保持在2-6m,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的力度要适中,操作要均匀速度,升降幅度不能过大,并不得使导管忽上忽下、左右晃荡。混凝土灌注要均匀连续,不能长时中断。5、钢筋笼要固定好,在灌

5、注过程中,不得扰动钢筋笼。在接近钢筋笼底部时要连续灌注,不要冲击力太大造成笼子上浮。郑州中原铁道监理公司中南部铁路通道ZNJL—11标监理项目部2011年1月8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