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doc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doc

ID:51648326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4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doc_第1页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doc_第2页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作者:来源: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年1期字号:大中小显示汉语拼音  所谓德育的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过程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即德育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和德育任务实际完成的状况,最终体现在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并以学生是否达到社会的实际要求来检验。由理想型教育转变为实事求是型的教育。    一、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    1.德育目标应多样性  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过程所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德育实效性的理性规定。德育目标所要说明的是要培

2、养学生什么样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这就规定了理想的德育结果应该是怎样的,从而规定了实现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德育目标是检验德育实效性的基本标准,只有充分实现了德育目标的德育才是实效性高的德育。所以为了确保德育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制定德育目标时就必须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充分考虑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2.德育内容应具体而实际  德育内容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当前德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脱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的实际。学生对脱离实际的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习的效果极差,所以我们应力图使德育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时代。如果我

3、们在德育工作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德育内容同时应具体一些,不要总是提一些大而空的抽象的口号。我们应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向学生提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的要求。德育的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所构成的,直接地看,它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实际上它是来源于现实的,是对一定社会的要求的反映。所以在确定德育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实践性,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人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确立符合社会

4、实际和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另外,由于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德育内容的确立也应该有层次性,特别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施以不同内容的德育。    3.德育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体验  传统德育实效性低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太简单,或是硬性灌输,或是简单训斥甚至讽刺挖苦,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讲清观点,多说,反复说,学生就会记住了,并在实际中加以贯彻。我们知道,人的品德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但也不是靠外界强行灌入,它的形成是主体对外界的道德要求内化的过程。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强调让学生自己亲身融入到社

5、会现实、社会情境和社会实践中去,深入体验,积极内省。  道德体验是主体自我通过亲身介入道德情境,在理论内化关系中,有情感参与的思维理解活动,是感受、思维和行动三者的有机结合。    二、实现德育目标的常用方法    1.案例分析法  第一,提供案例,供人思考。教师围绕目前所学的有关知识点,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学生共同关心的、有兴趣的、或有困惑的问题,提供一个有针对性的案例,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在这一阶段,首先要求提供的案例要恰当。案例一般都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的情节应该

6、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应该来源于生活,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案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情,也可以由教师自己编写,但必须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应该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案例应该有一个主题,整个事件的阐述应该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叙述不能太长、太繁,要突出中心,没有主题的案例是不可能达到德育效果的,过于繁琐的故事又会使学生厌烦,不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影响德育的实效性;案例应该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将自己置身于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中去亲身感受,这样才能使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积极

7、地自我反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案例应该具有问题性,其结论不应该是唯一的,应当使学生产生困惑、引起纷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道德冲突,触动学生品德的更深层面。  第二,组织讨论,发表见解。组织全班同学在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围绕所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每位同学都可自由发言,提供各人的观点和有说服力的理由,相互辩论。如果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以先分成小组讨论,以确保更多的学生有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道德思维阶段水平低的同学受较高一个阶段同学的推理的影响,争论的双方会达成共识,使更多的学生能达到更高更全面的道

8、德推理阶段,因而讨论的德育效果是比较显著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已完全由一个道德概念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道德认知及情感冲突的促进者,教师的引导能力是案例教学效果的保证。所以这一过程一是要求教师积极营造一个充分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全面地深入地思考案例,鼓励每一位同学自由发表观点;二是在学生讨论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突出案例的道德问题,使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本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