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危害评估报告改.doc

铜绿假单胞菌危害评估报告改.doc

ID:51648501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4

铜绿假单胞菌危害评估报告改.doc_第1页
铜绿假单胞菌危害评估报告改.doc_第2页
铜绿假单胞菌危害评估报告改.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铜绿假单胞菌危害评估报告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件类型:危害性评估报告使用单位:微生物实验室第1页共3页文件名称:铜绿假单胞菌危害性评估报告文件编码:SYCDC-PG3022-1-2008-(03)第1次修改铜绿假单胞菌危害评估报告1.危害程度分类1.1分类等级:铜绿假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B类。UN编号:UN3373。1.2不同实验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食品、化妆品、消毒样品的处理及增菌在百级实验室进行。样品增菌阳性后分离培养及铜绿假单胞菌株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检测活动可在BSL-2实验室进行。2.背

2、景资料2.1一般生物学特性2.1.1形态染色菌体细长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小1.5-5.0um*0.5-1.0um,长短不一,呈球杆状或长丝状,成双或成短链排列。一端有鞭毛,运动活泼。无芽孢,有夹膜。2.1.2培养特性本菌为专性需氧菌,部分菌株能在兼性厌氧条件下生长,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0℃,4℃不生长。2.2在外界环境的稳定性在潮湿环境能长期生存,对于干燥有较强抵抗力。2.3致病性该菌有多种毒力因子,主要包括粘附素、多糖荚膜、内毒素、外毒素、绿脓素、弹性蛋白酶、磷脂酶C。本菌广泛存在环境中,加之多种传播途径和污染,因此

3、易感染,特别在由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引起感染。2.4传染途径及暴露的后果2.4.1传染途径多为继发感染和烧伤后创面感染2.4.2暴露的后果该菌为条件致病菌,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引起感染。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烧伤感染等,感染眼部的该菌,可以合成胶原酶,以致引起角膜穿孔而失明。2.5宿主范围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水、空气中,人体皮肤、肠道、呼吸道均有存在,特别是儿童皮肤分离出该菌达25%。2.6绿假单胞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2.6.1预防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提高机体免疫力可有效预防。2.6.2诊断结合临床感染症状,特别是脓、痰及分必物呈绿色,患者血、

4、尿液及体液中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特别是反复检出即可确定是感染该病原菌。2.6.3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能天然抵抗多种抗生素。常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突变发生耐药。对于粒细胞减少的病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严重感染的病人,要用最大剂量的青霉素(羧基青霉素或乙酰氨基青霉素)或头孢他啶和氨基糖甙类联合治疗。3.实验室实验活动及其危险性与预防措施3.1实验室实验活动背景资料3.1.1实验活动内容本实验室主要从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实验,涉及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内容有(1)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培养(2)生化鉴定(3)色素检查(4)氧化酶实验(5)染色镜检。3.2可能造成不良

5、后果的因素与预防措施3.2.1化妆品、消毒样品的接收与开启:采集的样品包装易破损。拟采取防护措施包括:接收样品时注意包装的完整性,如包装有破损,造成污染,用消毒液消毒处理污染的样品接收台面。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发布日期:年月日文件类型:危害性评估报告使用单位:微生物实验室第1页共3页文件名称:铜绿假单胞菌危害性评估报告文件编码:SYCDC-PG3022-1-2008-(03)第1次修改3.2.2在铜绿假单胞菌样品处理、增菌过程中样品泼洒,增菌液溅出和容器的破碎等也可能造成污染。拟采取防护措施包括:实验结束后实验设备、实验台面均需用消毒液消毒处理。容器采用塑料容器。

6、3.2.3菌株的接收与开启由临床采集的标本或冻干菌种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因试管塞子脱落或破碎。拟采取防护措施:要求接收和打开样品的人员应当了解样品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样品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缓慢向安瓶中加入液体来重悬冻干物,避免出现泡沫。准备好消毒剂。3.2.4实验样品涂片用于显微镜观察的样品在固定和染色时,样品的热固定不能杀灭所有涂片标本中的菌。拟采取防护措施:制成涂片后立即染色可减少危险。若涂片不能及时染色,建议将涂片浸泡在戊二醛溶液中。涂片应当用镊子拿取,并经清除污染或高压灭菌后再丢弃。3.2.5绿假单胞菌接种培养在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培养、传代、生化实验等要求

7、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接种培养,在此活动中试管开封、样品转移、吸管吹吸、混合等步骤可出现培养物制剂的溅出、泼洒和容器的破碎等。拟采取防护措施包括:(1)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高压灭菌或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2)为了避免转移物质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为2-3mm并完全封闭,手柄的长度应小于6cm以减少振动,或者采用一次性灭菌棉签。(3)用封闭式微型电加热器消毒接种环能够避免在本生灯的明火上加热所引起的感染性物质爆溅。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5)样品接种后将其固定在架子上,尽可能使容器保持直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