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底片》教学设计(张清强).doc

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底片》教学设计(张清强).doc

ID:51662265

大小:46.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4

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底片》教学设计(张清强).doc_第1页
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底片》教学设计(张清强).doc_第2页
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底片》教学设计(张清强).doc_第3页
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底片》教学设计(张清强).doc_第4页
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底片》教学设计(张清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底片》教学设计(张清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6课《底片》教学设计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分析《底片》的景物和人物,并概括其特点。3、白描、对比、独白的表现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取朗读品味、讲练结合、合作探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探讨诗人所表达的思想,解读诗中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辨性。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分析《底片》的景物和人物,并概括其特点。2、白描、对比、独白的表现方法(二)难点:1、探讨诗人所表达的思想,解读诗中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辨性。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媒介:多媒

2、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现实中的底片(胶卷)导入,或者提问学生一些有关底片的问题,或者幻灯片展示底片的图像。二、解题:1、作者:希姆博尔斯卡,生于1925年,波兰女诗人。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为什么活着》《一百种乐趣》《各种情况》《大数字》和《结束和开始》等。2、写作风格:以1956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揭露了法西斯战争的残暴和罪行,热情歌颂了祖国波兰的复兴和建设。后期:诗歌主题大多涉及人的生存环境和人与历史的关系,人在历史上和自然环境中的位置等重要问题。《底片》属于后期作品。三、朗读感知: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中

3、是如何描写“底片”的?写了什么景物人物?(全班齐读一遍,然后挑一名学生有感情诵读。)四、分析诗歌:1、作者对底片的影像做了准确的描述,请指出底片中的景物和人物,并概括其特点。景物、人物特点手法天空昏黑白描乌云越来越暗白描太阳围着黑圈白描樱桃树枝白花黑对比在左?在右?对比“你”漆黑的脸、灰色的双手(鬼魂印象)对比坐在桌旁、手搁桌上(活人姿态)2、描写这些景物、人物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明确:白描、对比。3、把底片与底片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进行了哪几方面的对比?(1)第一:黑白色的对比。真实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反映到底片中却只有黑白两

4、种颜色,这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既显得真实又不真实,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线。(真实与虚假)(2)第二:左右位置的互换。底片从正面和反面看,它所反映的影像是一样的,但是左右刚好相反,而看底片的人很难分清哪一面是正确的,这样就把内心的感觉与真实的世界融为一体了。(感觉与世界)(3)活人与鬼魂的对比。真实的世界中,生动的人到了底片中,感觉就像鬼魂一样,作者此时进入了心灵的自我沉思。(问候与沉思)4、对着这张底片,“我”有何举动?运用的什么表现方式?明确:问候和提问。独白(心理描写)的方式。形象:欣赏者和思考者五、表达与交流1、诗人欣赏

5、和思考着这张底片,对它进行问候和提问,借此,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情感呢?(学生讨论发言)理解一:因为上述这些对比构成的奇妙的感觉,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线,将内心的感觉与真实的世界融为一体,所以就有了问候和提问,这也可以看作自己向自己问候和提问。心灵的自我沉思借底片这一独特的客体找到了一种表达的方式。理解二:是对生活真实性的怀疑。理解三:现实生活是无法用一种形式准确反映的。六、小结:本诗采用白描、对比、独白的方式,心灵的自我沉思借底片这一独特的客体找到了一种表达方式。语言浅显直白,却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令人回味无穷。

6、七、朗诵回味八、堂上练习1、阅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A.诗的第一段就像一位温厚的长者在低声嘱咐自己的孩子,用一种非常亲密、温和的语气告诫人们在艰难的时刻怎样克服悲伤情绪。B.诗的第二段语气变了,不再是专对接受赠诗的少女而言的了,而像是一位轻轻叮嘱完孩子的长者,不自觉陷入了沉思中,既

7、对少女,也对自己,喃喃道出生活的哲理。C.“未来”代表着一种理想,当我们实现了自己美好的理想后,再回首过去,那往日的痛苦与悲伤会渐渐隐去。D.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普希金抒情诗特有的博大而深刻的激情,以及诗人火热而坚强的乐观情绪。2、诗人在第二节诗中表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这种态度的感受。字数在60以内。参考答案:1、C。过去渐渐隐去的说法不符合诗意。2、略。九、教学反思张清强2011.12.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