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doc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doc

ID:51666310

大小:55.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14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考试要求: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一、感觉空气(考点一):1、怎样感觉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流动——风2、怎样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①集气瓶倒扣在装有水的水槽中,竖直下压,水很难进入集气瓶中②塑料口袋张开后,再系好口,挤压,不容易压扁。3、如何捕捉一瓶空气?①捕捉一瓶空气②特定环境(教室、仓库、操场)捕捉一瓶空气:将集气瓶装满水,进入(教室、仓库等)将水倒掉,盖好玻璃片。③捕捉一瓶人呼出的气体④将一瓶中的气体捕捉到另

2、一集气瓶中:二、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1、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水蒸气等)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2、列举生活实例证明空气中的成分:氮气(N2):用空气制取氮肥;氧气(O2):人能在空气中呼吸或燃料能在空气中燃烧;二氧化碳(CO2):植物能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或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浑浊水蒸气(H2O):戴眼镜的同学冬天从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

3、上有水雾现象或饼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潮了。三、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见教材上P26四、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考点三)1、装置图(见教材P27)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光,放热,冒出大量白烟,充满整个集气瓶(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3、实验结论:①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②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左右;③氧气支持燃烧④余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不溶于水。(也可以说得到了氮气的相关性质)点燃4、原理:表达式: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铁,镁带等物质代替红磷测定氧气含量?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

5、能用木炭或蜡烛,因为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被消耗的氧气的空间,使内外压强接近,水无法进入,实验失败。可以在烧杯内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达到实验改进。不能用硫磺,硫磺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是气体,占据了被消耗的氧气的空间,使内外压强接近,水无法进入,实验失败。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镁带不仅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也能和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7、教材中的装置的缺点有哪些?①带导管的单孔

6、塞塞紧集气瓶时,会有部分气体外溢,使实验有误差②导管中残留了部分水,使实验结果偏小白磷 8、其他实验设计:白磷旅顺实验中学第8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